MBA畢業,研究興趣在企業評價、智慧資本及策略;目前擔任新創企業的網路編輯。
S.H.E為華研音樂旗下藝人,如今Ella(左起)、Hebe、Selina在演藝圈各據山頭,為公司帶來豐厚收入。圖片來源:S.H.E臉書粉絲專頁
圖片放大
本篇為針對華研音樂公司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財務狀況做簡易分析的研究隨筆,因此不會在內容中給View & Valuation。會留意到這間公司,主要是因為這是在台掛牌的公司中,少數能單純透過IP(智慧財產權)這種無形資產,建立其商業模式並穩健獲利的企業,再加上這幾年「跨界」簽下如馬來貘等圖文插畫家合約,其經營的延展性及成長機會讓我覺得很「有趣」。
補充:之前本站已經寫過兩篇文章,以質化的角度淺談華研音樂的商業模式,可以參考參考:
仔細讀完華研音樂年報,發現的驚人事實
續・華研音樂的簡易經營分析
簡單交代一下華研的基本狀況:除了後來收進麾下的馬來貘等圖文作家,包括S.H.E、林宥嘉、動力火車,還有下雨跟地震很有關係的炎亞綸等,都是旗下的演藝人員。1999 年創立的華研音樂,在娛樂這一行其實也年紀不小了,不過能挺過這幾年盜版音樂、數位音樂浪潮,甚至可以把自己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確有其經營的一套。2015 年華研年收入達10億新台幣,利潤率21.5%,ROE(股東權益報酬率) 24%,EPS(每股盈餘)5.31元,以一個音樂產業的標準而言,這間公司表現相當優異。
營收組合
通常要明確定義一間公司的經營模式,最直接的就是看它的產品服務組合。下面這張表格是華研2011~2015年的各項產品服務收入,主要可區分為音樂產品收入(實體唱片及周邊)、音樂授權收入(數位音樂等),以及演藝經紀收入(藝人通告、演唱會等):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是「華研音樂」,但是實際上與音樂直接相關的收入約佔整體營收30%,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於演藝經紀,硬要講的話,華研音樂其實不是唱片公司,而是握有音樂合約的經紀公司。
而這一點形成華研獨特的經營模式及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智財權、規模經濟與網路效果的複合優勢
過去的演藝產業分工相當細,一個歌手的唱片約以及經紀約通常是分開來的,唱歌歸唱歌、演戲歸演戲、上通告歸上通告…...回想一下,以前的歌手如江蕙、張惠妹,只要專心唱歌就能一步步登上一方之霸,不需要再去經營其他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