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理由,台灣人買不起房子...對經濟其實是好事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

雖然民間消費在2015年第三季,一度陷入負成長,不過隨著國際油價下跌,全國購屋住宅貸款停滯成長,台灣的民間消費很快就恢復到正成長的趨勢。

從台灣貸款成長的比例就可觀察出來,2001年以來,台灣房地產價格的漲勢驚人,2000年以來,台灣購屋住宅貸款快速攀升,從2.4兆台幣攀升到6.1兆台幣以上,買房置產興盛的結果,帶動營造業建築貸款增加,而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其他民間消費貸款等項目則被嚴重排擠,收入成長停滯的情況下,人民又持續貸款購房的結果,就是造成家庭房貸佔經常性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除了2009年金融風暴短暫下跌外,絕大多數背負房貸的台灣人,貸款負擔率都大幅攀升,尤其是台北市,2010年以後,平均45%的收入都要支付房貸,根本無力於其他非必要性的民間消費。

房地產進入跌勢以後,民眾購屋態度全面觀望,反而減少讓大量資金和儲蓄湧入房地產業,年輕世代如果沒有背負大量房貸,反而有助於刺激民間消費,對於台灣經濟來說,其實房價下跌未必是壞事。

房價的每年跌勢如果能控制在10%以內,或呈現長期緩慢的跌勢,雖然可能對房地產業造成微幅傷害,甚至銀行業在房貸方面的業務成長也有負面成長,不過如果低迷的房地產可以抑制民眾競相湧入投資房地產,讓更多儲蓄和市場游離資金轉入民間消費或其他實體產業投資,對台灣整體經濟,其實是較理想的轉型方式。

房地產對於提升經濟成長力實際上是灌水效果,如果民間和社會的購買力跟不上房地產的漲幅,而房地產價格還在上升,那麼房地產飆漲這個成本,就會吸乾整個社會,排擠民間內需消費,因為所有產業幾乎都需要土地,房價增高會導致企業擴廠成本增加,企業壓縮雇員需求,勞工平均收入減少降低消費,企業銷售量降低,企業利潤降低,企業把錢投向房地產,然後房價升高,惡性循環。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企業的工廠和辦公室全都被迫提高租金,並且持續侵蝕其他行業的營運利潤,經常性薪資無法提升,日常生活所需的成本卻逐漸增加,透支人民的儲蓄,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台灣近年來的經濟難以大躍進,其中一項重大因素可能就是來自於房地產泡沫。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