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額只有1千萬的「新公司」,承做價值50億的都更?這才是台灣都更的大問題

海禾通商法律事務所高級顧問。曾在工地扛水泥,以第一名考進台大法研所民商法組,畢業後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是2009 年因槍擊而轟動一時的正義國宅都更案。他一邊當律師一邊在補習班教書,靠著身兼數職累積第一桶金,年僅36 歲就在台北市擁有7 間房、台北市跟台中市7 家店面,身價上億元,並因此成為《商業周刊》1383期封面人物。

所以,除了要解決在有利可圖的區域,如何加速都更的進展、對於不同意戶如何公平、妥善的安置、補償或提出交換方案外;另一方面也要思考那些房價較低、較不繁華的區域,如何去運用政府手上的籌碼來鼓勵、甚至交換建商投入都更。例如規定私人企業如果肯投入政府指定區域(較偏遠地帶)的都更案,可以取得優惠貸款或其的稅賦減免…等。

要推動全台防災型都更必須通盤檢討

目前中央與地方都在積極研擬防災型都更的方案,但是其中牽涉的問題複雜、牽涉層面廣,何止本文所提到這幾點。希望主政者這次不要再流於形式、紙上談兵談得再華麗都沒有用,要能誠實的面對現實,制訂一套能執行的方案,才能真正解決遍佈全台老舊房舍防災強度不足的問題。

延伸閱讀:地震時你家會倒!不管政府怎麼恐嚇,「防災型都更」還是可能做不成的原因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