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別再說低油價對經濟好了,它已經從救世主變成破壞王

由《商業周刊》經研室每週為讀者整理國際財經雜誌重點內容摘要。

低油價也傷害需求。油價100美元時,探勘北極、西非和巴西深海岩層有利可圖;如今3,800億美元的總投資額一半停擺;經理人採購指數也急速收縮。

更糟的是,這回低油價的背景是脆弱的全球經濟,未來各種違約地雷可能連環爆。

金融業的潛在衝擊難以評估。2007年來,新興市場遽增6500億美元債務,多數都是石油和大宗商品業。石油左右幾個淺底的新興市場:俄羅斯、委內瑞拉情況告急。

哥倫比亞、墨西哥和奈及利亞則很可能進入一段新週期:微幅成長、貨幣貶值、輸入性通膨和收縮的貨幣政策。不過,它們比上述兩國好一些。

雖然較為溫和但卻是同樣的弱增長、貨幣貶值、輸入性通膨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的週期。

已開發國家的企業債收益率已從去年中6.5%左右跳升至目前9.7%。投資人避險範圍已從能源業擴散到所有借款對象;證券市場反應劇烈:全球指數下探30個月來低點。

已開發國家央行擔心,持續低通膨可能演變成通縮,若此,則相當於提高實際利率,也會連帶影像決策者的應對能力,因為利率已趨近於零,不可能再大幅下修。

話說回來,低油價幫助中國和印度崛起;提供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等油元國家改革契機;讓南韓等石油進口國藉機取消補貼,甚至還可加稅刺激通膨、抑制赤字。

雖然危機就是轉機,不過當作底部的全球經濟依舊孱弱,刺激不能下猛藥,否則,全世界仍可能倒在一頭逡巡覓食的石油怪獸腳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