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2016年才開始兩個星期,全球股票市場一片慘綠,然後就開始出現類似:「股票一熔斷就是7%跌幅,很容易血本無歸!」、「股票買錯了就會成為一文不值的壁紙,房地產就算跌價了,也還能自己用。」這樣的論調。這些話看似有理,但至少有三個邏輯上的問題:
問題一:現在讓股票市場跟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跌的原因是一樣的,所以買什麼都會跌!
不管是股票、房地產、黃金等投資商品,基本上都需要資金的支撐,所以當資金湧進市場,市場上的平均價格當然就會上升;反之,當資金流出市場時,價格就下跌。
那台灣投資市場的資金流向是怎樣?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資料,台灣的金融帳從2010第三季開始,就已經呈現連續21季的外流,累計流出2,197億美元,2015年台灣資金的流出更是變本加厲,前三季(第四季中央銀行尚未公佈)加總流出了507億美元,如果依此速度,全年應該外流超過600億美元的資金。
2016年有可能改善嗎?如果中央銀行繼續秉持「新台幣貶值」或「調降利率」這樣寬鬆貨幣政策,資金的外逃只可能更加劇烈。試問如果你是有錢人,你會把錢放在一直貶值且利率降低的新台幣,還是換成今年可能會繼續升息且強勢的美元?當錢都流出了,哪有股票跌、房地產卻不跌的道理?
問題二:如果你當初買房是為要投資,代表你手上不會只有一棟房子!
房地產投資的收益主要分為租金收入與買賣價差兩部分,然而無論是想賺上述哪種收入,都要建立在買進來的房地產不是自住使用,不然自住的房子就算房價漲翻天,沒賣掉也不可能換成口袋裡的現金。所以說,拿來投資的房地產,多半是擁有者擁有第二間以上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