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他等於插了一把刀在我的心臟,只差一點點就刺進去,然後說,你要不要跟我合作?」
十月一日,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接受《商業周刊》專訪,第一手告白一個月來的心情轉折。在矽品新竹辦公室的六○一會議室,就在九天前,同一個會議室,林文伯在此見到了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我們就坐在張虔生坐過的位子上,讓林文伯有感而發的說出此刻的心情。
為了讓矽品的名字能夠持續下去,林文伯選擇與鴻海換股合作,但此舉引發外資股東與小股東的不滿,質疑林文伯為了經營權,犧牲矽品股東權益,但林文伯卻認為這是一個三贏的策略。
從八月底日月光宣布入股矽品來,林文伯已經從最初的慌亂回到平靜,第一次對十月十五日的股東臨時會,可能的結局,說出了自己的決定。以下是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現在外界覺得你找鴻海增資換股合作,是為了私利,想保住經營權?
林文伯答(以下簡稱答):當然不是為了私利,我是為了七五%股東的利益。
今天把日月光擺在一邊,先看,這個整合是不是有好處?沒有日月光,這件事對矽品、對鴻海來講,是不是正確的決定?看起來是正確、可以共同發展的決定。當然(用什麼方式合作)見仁見智,但那時候的看法是,用這個方式(指換股)最快。
很多事情是當時的最佳決定,過一陣子看,可能還有更好的方式。
問:外界覺得稀釋股權太高,跟鴻海合作,為什麼股權要稀釋這麼多?
答:日月光現在股權是二五%,我們是七五%嘛。我們這個看起來,這次假如這個換股案能夠通過,會有兩個接近二○%的股東,我們覺得這樣的股東比率會是比較平衡的,對公司的運作比較有幫助。
問:綜效如果真的很好,為什麼鴻海不願意拿錢出來,卻選擇換股?
答:我們兩個都交換以後,我們都能保持實力啊,錢都留在自己公司家裡面,現在需要投資嘛,有人(指日月光)把他六五%的現金都拿出來用了,這個好可怕。
問:近一個月來,日月光堅持同業間的水平整合、矽品主張上下游垂直整合,如果跳脫你目前的角色,水平整合到底有沒有效益?
答:水平整合跟垂直整合其實都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他們(日月光)一直把它單純化,為了說水平整合才最好,其實這也要看(整合的)兩個對象做什麼事情。
現在全世界真正高階的大型封測公司就是矽品、艾克爾(Amkor)、日月光跟星科金朋(編按:已被江蘇長電購併),其他規模都比較小,不然就是做利基市場的。(一旦矽品、日月光整併,)九月初艾克爾台灣區總經理梁明成,聽說他樂見其成啊!可能因為他覺得訂單就要來了,其實訂單真的會跑到他那裡去。
我舉個例子,聯發科四○%封測訂單在矽品,四○%在日月光,當聯發科資深副總張垂宏一聽到這事情馬上告訴我,「這不行啊!我不贊成你們這樣做。」他說這樣對聯發科很危險,你們要好好自己調整一下,不然他會把訂單轉到大陸去,他不可能把八○%訂單全放在一家公司身上,風險太大,他們一定不同意這樣做。
我們很多美國客戶也都來抗議,大部分客戶都在台積電做wafer(晶圓代工),在我們(日月光、矽品)這兩家封裝,這是美國客戶的模式,如果兩家剩下一家的時候,就是轉單到韓國艾克爾,不然就是轉到星科金朋,這只是肥了國外的兩家對手、台灣自己消瘦而已,所以我才說兩家不應該併起來,應該分別開進大陸去搶單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