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Market市場先生,出自於班傑明‧葛拉罕的著作 《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 (中譯 :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提到的一個虛構人物。
他是葛拉罕最喜歡的一則虛構人物,每天都會造訪投資人,提出買賣股票不同的價格。Mr. Market給的報價大多時候都很合理,但偶而也會非常的瘋狂,投資人可以自由地決定是否買賣或者完全忽略他給的報價,即使拒絕,Mr. Market也並不介意,明天他仍然會再次登門造訪,再次提出不同的價格。
葛拉罕的這則寓言提醒投資人,不該把Mr.Market在市場中隨興的報價當作股票真實價值。然而當這位市場先生犯傻的時候,投資人要勇於從中獲利。投資人若不想參與其中,則應該緊閉大門,別受市場先生的報價干擾,只需領取股利和受益於企業成長即可。
部落格:http://www.rich01.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r.Market.tw
「投資的書這麼多,要怎麼挑阿?」
「喔,我有整理一份我的投資書單,你可以參考看看。」
「那...一本投資的書,你會先看哪些部分?」
「應該是『出版時間』,還有『作者的背景』」
跟朋友聊到幾本不錯的投資書時,突然討論到這個話題。
看一本書投資書籍之前,先注意作者和出版時間,最主要是考慮到這三件事:
1、經歷 20年以上「時間考驗」的書,更值得一看
不是說近期的書不好,而是能經歷時代考驗的書,有它獨特的價值。說老實話,景氣循環七~十年就一次,能超過二十年就很不簡單了。
每當有大空頭出現,總有一批明星投資者以及他們的書會消失,而另一批明星和他們的書會出現。
注意各個大空頭出現的年代,例如:1929、1970、1987、2000、2007年...如果一本書投資書籍能存活五十年以上,經歷過多次市場的考驗後,至今仍不斷被再版,代表書中有一些概念,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非常值得一看。
2、不同時空背景,分析方法和投資工具都不一樣
工具上隨年代也有很大差異。
舉例來說:
1950年以前,K線圖是可以每週整理成雜誌出版賣錢的。(這裡指的是美國)
1970年以前,電腦運算才剛起步。(在台灣都還是看電視、聽收音機報價)
2000年以前,網路也根本還沒普及,一般人取得股票資訊都還很不容易。
工具影響到資訊的取得,進而影響到當代有效的投資方法。就像 K線圖發明在一百多年前,要自己用紙筆畫K線圖也不過是二十~三十年前的事,而當時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到今天是否仍然適用?當然是個問號。
這就是為什麼在古早年代,專業投資人只會是業內人士,因為光是資訊上的落差就打死一票的散戶。
3、書的作者身分:他操作資金的目的是什麼?
通常出書的人,大概分成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