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客戶的話,竟讓宸鴻慘賠200億?錯賭觸控筆電,從每股獲利王變虧損王

一樣追隨客戶,一次讓它躋身台股「三千金」,一次卻每股大跌55元,這堂跌跤換來的管理課,讓它投入下一步開發時,策略大轉彎。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論背景因素,江朝瑞確實有放手一搏的理由。

輸在衝產能
想獨占,卻忽略市場變化

「失去蘋果客戶後,大家變得很panic(恐慌)。」一位內部主管說。

二○一二年初,宸鴻原本的大客戶蘋果,傳出讓iPhone 5採用內嵌式觸控面板(in-cell),技術走向不同,意味宸鴻有七成訂單就此消失。

宸鴻股價自二○一二年三月每股超過五百元,四個月內就縮水三成六。

微軟與英特爾提出的筆電觸控面板提案,如同宸鴻的救生圈。根據內部估算,做筆電觸控面板的毛利率還比手機高,若如兩大國際大廠估算的需求,宸鴻的平潭五.五代廠,再加上達鴻擴建的兩座四.五代廠的產能根本還不夠。

甚至,在決策的關鍵時刻,二○一二年下半年,觸控筆電的滲透率確實由○%成長到一○%,當時總經理孫大明還喊出說:「大尺寸觸控商機,將像堰塞湖被炸開來一般,一發不可收拾。」

即便宸鴻內部傳出「是否要一次投這麼多?」的質疑聲浪,但希望趕快從低谷爬起的情緒太強。再加上,當時其他競爭者如京東方、勝華都開始投資筆電用觸控面板產能,宸鴻豈能不搏?

而且,依照其在觸控領域的技術領先程度,若產能擴大,就有機會獨占市場。

江朝瑞做出進擊的決策,卻得到了慘敗的結果。

跟客戶一起成長、做大的邏輯沒錯。

但是,最後決勝負的關鍵還是:客戶是否非你不可?

在蘋果一役中,宸鴻是絕對的領先者與獨家供應商。

在觸控筆電面板這一役中,答案卻非如此。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