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一個小小部落客,靠「零成本存股術」一年賺百萬價差,爽領50萬股息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當本金收回、認列部分獲利後,剩餘的持股部位就是「零成本部位」,可長期持有參與未來每年的配股配息。

舉例來說(以下計算暫不考慮相關稅費),買進股價50元的A股票共20張,付出成本為100萬元。持有5年的過程中,A股票平均一年每股股息為3.6元,5年共領到股息36萬元,可視為取回36萬元成本,因此成本降低為64萬元。

持有5年後,A股票的股價漲到80元,此時賣出其中8張股票,可拿回64萬元(股價80元×8,000股=64萬元),加上已經入袋的股息36萬元,等於成本100萬元全數收回。那麼,剩餘沒賣出的12張股票,市值96萬元,就是我所謂的零成本部位。

假設下一年度A股票一樣配發每股3.6元的股息,那麼投資人下一年還可以領4萬3,200元股息。不管未來如何漲跌,只要A股票持續正常經營、獲利、配息,投資人每年都能參與A股票的營運利潤。

若不想只拿回本金,選擇多出售2張A股票,則可另外認列16萬元的獲利收益;但此時的零成本部位減為10張,市值為80萬元,下一年度股息則只剩3萬6,000元。要先領回多少獲利?留下多少零成本部位?比重如何拿捏?沒有標準答案,必須從各家企業未來的營運展望去仔細斟酌。

股價達到一定的漲幅,掌握價差取回的時機,可以加快本金取回的速度。但是若要在短時間內追求零成本,很可能會造成持有股數太少,反而讓股息的效益打折扣,對於剛開始建立部位的投資人來說,資金效益的感受度會較差。為了降低這樣的感受度,我會訂立2個中繼點,投資初期可先達到以下任一目標,再逐步達成零成本投資:

中繼目標1》現金殖利率10%:讓持股成本降低到現金殖利率達10%,只要再持有10年就能回本。

中繼目標2》每股票面價格10元:讓持股成本降低到每股10元,此為企業原始股東在成立企業時的股票票面價格(票面價格即面額,2014年起已取消每股面額10元規定,但目前上市櫃公司面額仍多維持為10元)。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