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歐巴馬法案內容要求國家現存的電廠到2030年時,要比2005年減少3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且要電廠使用更多如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目的就是讓各州以天然氣發電取代燃煤,再來是天然氣發電排放的溫室氣體比燃煤減半,最終是要電力公司加快速度投資再生能源,長期目標是要讓再生能源占比將會從22%上升到28%。
這一套脈絡大家有看懂嗎?就是能源獨立,也就是說歐巴馬認為只有讓美國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才能真正做到科技立國和美國霸權再起。過去OPEC、俄羅斯、中國這些原物料供應國,掌握了美國極大進口花費,導致能源價格走高,美國企業自然無法在國內生產製造,進而影響到就業,唯有改變這樣的趨勢,才能創造吸引企業投資的條件。
歐巴馬選擇這條路,對美國絕對是正確的,但對於短期經濟卻不一定,因為可能會導致能源業的大失業潮,因此看到他的經濟表現滿意度的確受到衝擊。但拉長時間看,當美國製造業回流導致失業率下降,美國民眾就算再怎麼腦殘,也不會用意識形態來判斷政治人物,這叫做領導人該有的作為,指出明確可行的路,雖千萬人吾往矣。
回過頭來問,馬英九政府的政策,中心思想到底為何?沒別的,就是「短期利益」。
因為有這套思維,所以不投資基礎科學研發,選擇去中國或者去新興市場,是最快、也最容易「賺到熱錢和快錢」的路,但全世界都懂的道理,就無利可圖,因為台商想得到,中國廠商難道想不到?看看當初2008年中國搞的大鋼鐵廠、大造船廠、還有一堆太陽能廠,一窩蜂搶進的結果,如今安在?反而造成過剩產能,導致需求減緩,現在成為拖累新興市場的最大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