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1週1美元的私校,正在亞、非大行其道

由《商業周刊》經研室每週為讀者整理國際財經雜誌重點內容摘要。

發行日期:2015/8/1
圖片放大

肯亞首都奈洛比的貴族鄉村俱樂部,隔條馬路就是貧民窟Mathare,雖連街道都沒有,卻有成排教室和學生:公校僅4間,私校卻高達120所。

全非洲私校風都盛於公立風,除政府無能外,別無他因。但急速成長態勢來自低廉學費:一週只要一美元。

幾百萬名把兒女送進私校的父母張臂歡迎,但政府、教師工會和公益團體卻傾向打壓或規管。這種心態應該改變。

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跌破全世界的眼鏡:南亞半數、1/3非洲學童完成四年公教,卻仍是文盲;6~14歲印度學童有60%程度不及小二。

多數政府承諾落實小學與中學教育,但公校做得很爛:印度農村,1/4公校教師不足;非洲則為15%~25%;巴基斯坦和獅子山各有8,000、6000名幽靈教師。

教師工會太強大,是問題之一,成員們看待教育經費是肥水、督察是敵人,常常連政府都怕他們,任憑學生權益葬送這些人手上。

經濟型態由農轉工,教育更形重要,私校風乘勢崛起。根據世界銀行,1/5發展中國家小學生就讀私校,約比20年前翻一倍,奈及利亞、印度、利比亞與獅子山皆然。

總的來說,政客和教師都不樂見,甚至覺得飯碗被威脅了;公益團體也不喜歡,因為覺得銅臭玷汙神聖事業。

這種狹隘心態害慘了需要受教的主體:兒童。私校盛行對他們反而是好事,原因有三:

一、創造商機。除了父母繳費,投資人也湧進。肯亞的Bridge International Academies擁有400間私校,吸引Microsoft、FB、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二、私校比公校更有價值。這一點較難衡量,不過印度南部省分追蹤四年制學生程度,私校在語言、數學表現優於公校。

三、私校勇於創新。科技在教育領域潛力深厚,這一點頗重要。以Bridge為例,內容由總部產製,教師採用平板同步教學。

關於私校的批評自有道理,品質不齊是其一,但選擇公校可能更糟,連老師都奇缺,比托兒所不如。

因此,政府不該阻擋私校,而是協助提升品質,理想情況是發放助學券,補助家長 。私校成長體現教育本質強健:父母永遠都希望可以讓兒女得到最優教育。因此,政府若行有餘力,應大力協助;那些自顧不暇或貪汙腐敗的國家不如閃邊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