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大掌櫃輕生,遺書仍寫滿「感謝」……

一個高科技財務長之死

50歲的張偉明,美國卓克索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 21年前就進入華碩,從基層財務課長做起, 9年前升任財務長,是董事長施崇棠最信任的人之一, 這個看似人生勝利組的華碩大將, 卻在今年7月23日結束生命,他,為什麼過不了那一關?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這是他爆肝生活的一個片段:

二○一四年一月,華碩首款智慧型手機Zenfone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上亮相,他從展前開始布局,在拉斯維加斯期間,白天開會,晚上跟台灣總部連線,每天凌晨三、四點,把新機發表的訊息Line給媒體。「你有睡嗎?」「有啦,有睡兩小時。」他回答。隔天記者會前夕,他差點累到昏倒。

誇張的是,昏倒消息傳出後,我第一時間詢問:「還好嗎?」他竟馬上回:「好多了,謝謝了,」最後還追加一句:「我們很努力的。」

對比其他公司,宏達電一年給財務長的薪資級距是三千萬到五千萬元(根據二○一三年的年報),另外還付給行銷長一千五百萬到三千萬元的薪資級距。而張偉明身兼兩大工作主管,年薪卻才一千萬上下,超高的CP值(性價比),稱得上是「高規低價」。用最保守的方式計算,他等於比別人高三.五倍的CP值。

超划算的產品與人力,替華碩換來了每年超過二十六元的每股盈餘。根據二○一四年獲利數字統計,華碩每個員工的獲利能力是宏碁的十倍,甚至與英特爾不相上下。

在悲劇發生前,我們總誇獎企業用優異的成本管理,去提高獲利數字。但,看不見的成本,最驚人。

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用生理角度解釋:工作壓力與憂鬱症急速惡化有高度正相關。一旦生活節奏太快,可能原本已失調的腦中血清素、多巴胺、新腎上腺素,分泌更不穩定,就會情緒不穩,面臨臨界點,就會做出失控的行為,如自殺。

追求卓越的性格,一面是祝福,一面,竟然是詛咒。

誘發他憂鬱情緒的第二個成因:追求完美的性格,也如影隨形的窺伺著。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