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們只想炒股不想被課稅...如果你支持廢證所稅,豈不成了大戶幫兇?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傳說中,台股的散戶只有一成賺錢,九成賠錢。如果是真的,恐怕大戶在不在、成交量高不高,都不是重點了。券商公會或許不是那麼在乎股民有沒有賺錢,但成交量高、手續費收得多,券商公會自己一定賺更多。比起股市投資,莊家本來就幾乎穩賺不賠,還想要賺更多也是人之常情。

相較於成交量,市值或許更是觀察股市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股神巴菲特在評估一個國家股市是否值得投資,也是用股市市值與GDP/GNP的比值來判斷。以台灣來說,目前這個比值已在180%左右,也就是股市的市值是GDP近兩倍,相較之下,美國120%、日本100%、英國140%都還比台灣低,甚至歐洲經濟條件最好的德國,也才只有60%。換句話說,台股的規模相較於經濟表現,已是世界數一數二。

既然相關利益團體那麼在乎成交量,那看看台股是不是真的那麼動不起來?既然是跟國際比較,當然就要用相同基準來看,以成交值週轉率來看,雖然台股週轉率從2009年的178.27%降到2013年的82.64%,但2014年又回升到84.64%,而以2014年的週轉率跟各國相比,其實並不差,紐約證交所也只有84.21%,倫敦只有63.76%,德國只有75.08%。當然,如果要跟上海的203%或深圳的342%相比是差遠了,只是台股快要晉升成熟市場,還要跟有外資管制的新興市場比嗎?

從市值來看,台股市場的募資能力相當足夠,從週轉率來看,台股市場的流動性也很理想。若非如此,外資怎會在台股的持股比重節節攀升?說穿了,台股結構性問題並不存在,只是大戶不想繳稅而已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