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色供應鏈」議題成為今年科技業股東會焦點, 卻有兩大科技強權--大立光與可成科技, 不僅無懼大陸對手,更讓蘋果訂單不斷加碼。 他們接下來如何拉開與大陸對手差距, 背後也透露出下一代iPhone的設計秘密!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有了技術,卻還欠一道東風,放眼全球光學鏡頭廠,有誰能一季為蘋果貢獻一億顆的鏡頭數量?在去年十月之前,連大立光都很難做到。
這也是林恩平一直努力獵地的原因:補足蘋果所需的產能。
「Largan(大立光英文名)擴廠的速度簡直讓人感到恐怖,幾乎是過去的兩倍。」一位鏡頭廠總經理級人士感嘆。
去年十月,大立光順利買下台中精密機械科學園區總部旁土地,用於擴建新廠,同時又租了兩個廠房,計畫全數投入手機鏡頭生產,「它可能之前就掌握客戶對雙鏡頭的forecast(預測),動作才會那麼大。」
林恩平表示,等到今年第四季,兩個租用的廠房將正式投產。根據凱基證券分析師柯良蔚估計,供應部分iPhone 6前鏡頭的玉晶光,產能只有大立光的五到六成,若蘋果採用雙鏡頭,現階段想吃下大部分訂單,機會也渺茫。
「鏡頭規格只會一直往上升,不可能降回去。」夏汝文分析,即便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放緩,大廠還是接連推出搭載高規格鏡頭的旗艦機種,一旦雙鏡頭趨勢引爆,以大立光現在的擴產速度,恐怕都還應付不了。
距離外傳的九月上市時間,僅剩不到三個月,即便技術、產能卡關,下一代iPhone仍無法採用雙鏡頭,從iPhone 4S開始的八百萬畫素鏡頭,卻很可能進一步提升到一千二百萬畫素。
當手機鏡頭畫素跨入千萬以上,注定都是大立光的天下。
全靠自製模具領先
對手技術至少落後十年
目前大立光千萬畫素以上手機鏡頭已占出貨量的兩到三成。為何對手無法跨越這道門檻?關鍵則在模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