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什麼是「升級版」的官商勾結!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從台北市目前幾個爭議案,很明顯都把原本應該屬於公益型的BOT,透過修改合約內容方式,變成特許型BOT,而且在這中間台北市政府的潛在利益不斷被瓜分,甚至還拿不到剩餘價值。

以文創園區一案,特許期間高達50年,且得延長兩次,換言之,等到70年後台北市政府拿回一棟老大樓,到底價值剩下多少根本無法估算,因為等到營運超過20年,原本的裡面的影城、飯店、辦公室和進駐的廠商,說不定早早就搬走。

屆時,台北市要再弄一個新文創園區,重置成本絕對比現在能拿到租金高出數百倍,這跟地下水道和高速公路、瓦斯管線一蓋就能用50年,且折舊攤提成本越來越低,根本天差地遠,請問在台北市光復南路和市民大道交叉口的精華地段,未來10年或20年,台北市民會缺飯店、缺影城、缺辦公室嗎?每個台北市都知道答案,難道只有馬英九和郝龍斌不知道。

真正缺的這些設施的應該是在社子島吧?如果真的要BOT,為什麼富邦和遠雄不學學台塑集團去麥寮自行填土蓋廠精神,幫自己創造打敗水文和氣候限制的台北曼哈頓,不是更可以提升富邦和遠雄在國際上的地位,更能讓台北市民對財團的社會責任心豎起大拇指嗎?

每件不合理的背後,都有一個看似冠冕堂皇的口號,以這些BOT案來說,就是抓準人民對政府不信任和公共工程弊案的擔憂,因此用零出資的口號呼弄民眾。

但系統軟體沒換,就算再換硬體也是沒用,會導致公共工程弊案的就是這些當政者,而原本會被抓出弊案就是因為受到政府採購法限制,現在換成BOT不用價格標,改採最有利標和透過評審委員機制,從原本公開砍價,變成暗盤交易買通評審委員,另一個政府效能的窗口又被突破,這不是笨就是壞。

很高興,在新的一年台灣民眾就瞭解到政商勾結的演進版,就是把一棟大樓內最賺錢的商場當作誘因來讓給廠商,卻把營收最少的地下停場當做公共建設拿回給政府,合起來叫做鼓勵參與公共投資BOT。

從共生結構來看這些事情,出主意的政府領導人和拿下標案的財團是主謀,那誰是幫兇?答案就是選舉制度背後的政治獻金不透明與部分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因為選舉需要花錢,自然候選人跟金主間勢必進行交換,而人民要對此展開反撲最好的方式,就是對於候選人不合理的選舉花費有更高認知和抵制,因為今天他花的鈔票越多,明天就是從你口袋中拿的越多,公民自覺的開始就從這。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