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浸淫市場近三十年的大戶,分享投資風向、股市內幕和理財心得。
投資界大老擔心,政府頻對證券市場加稅將造成台股短線交易增多、趕走定存族。
圖片放大
我們平時接觸投資有一個通病,就是「見樹不見林」,只是看到表面的景況,譬如前陣子台股的大幅向下修正,市場悲觀氣氛濃厚,大家怪罪許多原因,卻忽略掉許多被錯賣的股票;當別人非理性拋售時,卻相對地製造出難得的進場獲利時機,而這其中的觀察指標就是成交量。為什麼呢?
成交量搭配股價的高低 ,在技術面上有好幾層意義:
1、價格上漲,成交量萎縮(價漲量縮)。這情況如果是出現在急速上漲的股票身上,就是「市場惜售」。
2、價格上漲,成交量擴增(價漲量增)。表示市場很熱,吸引許多買盤,且買和賣雙方「換手」積極,交易熱絡。
3、價格下跌,成交量萎縮(價跌量縮)。意味著市場買氣冷清,正在做「探底」的動作。
4、價格下跌,成交量擴增(價跌量增)。一種情況是停損賣壓殺出,另一種則是跌深而吸引到低接的買盤進場。
上述各種情形,都必須要搭配當時的大盤市場,是漲很多或是跌很久?有不同的解釋意義及判斷標準。不過大致來說,如果一直沒有成交量,是無法醞釀大行情的。有更多的參與者就代表資本市場的活絡及熱度,成交量是代表指標之一 ,這也可以解釋當初為何港股或是美股都極力爭取前不久掛牌的阿里巴巴,因為目前將近2500億美元的市值,的確會讓市場增色不少。
另外,量大是頭部(高檔)、量小是底部(低檔)也是不變的定律。
以台股現況來看,成交量如果都只是停留在700~800億元,意義就是大盤只能夠在九千點附近上下百點擺盪。假使激增到1千億元以上,就是攻擊訊號出現。至於1千5百億元或是2千億元,就可以大膽猜測是有新的政策以及外資、主力、大戶都歸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