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台灣的健保制度雖然的確照顧了國人,也深受國際的肯定,但有一個相當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台灣健保到底是社會福利?還是保險?還是稅賦啊?
如果健保是社會福利,就應該由政府編列預算,全額補貼,但只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避免補助到不需要的人,福利被濫用。例如一般收入的族群,難道負擔不起小感冒的醫藥費用?為什麼連這種不會影響全家生計的小病都納入社會福利呢?
但是當遇到重大疾病的時候,健保又因為預算不足,無法將昂貴的藥物納入給付項目,導致許多癌症病患無力負擔昂貴藥物,只能等生命自行終結。目前的健保,讓不需要幫助的人享受福利,需要幫助的人卻陷入無助,這種荒謬的情況,怎麼會是福利制度?
如果健保是社會保險,那麼,繳越多保費,就應該領越多理賠。就像勞保,根據薪資的級距繳費,也根據級距進行給付理賠;兩萬月薪和四萬月薪的勞工,每個月要繳交的勞保費用不一樣。而不管是傷病、殘廢、死亡或老年給付,也都根據投保薪資來計算。所以在制度上,如果健保是一種保險,怎麼會是像現在這樣,繳的保費不一樣,但是理賠卻一樣?
社會福利還是保險傻傻分不清楚,導致虧損不斷擴大,不得不進行改革,但是卻越改越離譜!原來的結構已經非常模糊,現在還把稅賦的觀念和作法加進來,整個四不像啊。
繳費、理賠不均等,不像保險;資金配置不合理,不像福利;課徵方式沒有考慮到公平、確定、便利、經濟等原則、不像稅賦;健保實施之後,竟然導致醫護人員的系統面臨崩解,更不像是一個健全的醫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