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財經名主持人陳斐娟買屋秘招:最好的地段,就在媽媽家隔壁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夫妻談錢不傷情

台灣近二十年來,已有超過一百萬對夫妻離婚,高離婚率的現象為全亞洲排名第一。導致夫妻離異的原因,一是為小三,二是為錢財。為小三該怎麼解決,術業有專攻,恐怕阿娟是力有未逮。至於為錢財反目,如何避免,我倒是可以發表一點淺見。

我二姐學校畢業沒多久就出國留學,她在台灣學的是數學,去美國留學後改學統計,分別拿到數學碩士、統計碩士和統計博士學位,後來嫁給一個老美,生了一個女兒,婚姻幸福美滿。據說他們夫妻倆從沒為錢吵過架,兩個人都是學數理科學的,家庭財務管理也很數理科學,我二姐說:「根據統計,夫妻財務採能力配置法比傳統性別角色法,更有利於夫妻感情凝結與資金運作。」

我雖然不是薇薇夫人,但我朋友中婚姻路結結離離、同床異夢、對薄公堂的不少,也不乏有鶼鰈情深、相敬如賓的伴侶,他們有時會把我當垃圾桶,傾倒埋怨;有時把我當留言板,寫下祝福,我把這些一一收集後,整理分類。我發現,夫妻理財,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傳統性別角色型

這應該是台灣老一輩最普遍的類型。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負責養家天經地義,小到醬油奶粉,大到買車買房,男人通通一手包,因此有人稱這叫「男人真命苦型」,這在二十年前的台灣社會倒也符合情理法,夫妻相安無事。但來到二十一世紀,就演變成妻子想當然爾「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男人有責無權,錢全部交給老婆,萬一老婆賺的比自己多竟然還一毛不拔,問題就來了,男人開始抱怨「事事女男平等,唯有付錢除外」,男人不是傻瓜,想方設法藏私房錢啦、偷賺外快啦、以多報少啦,種種能增加金錢自主權的手段盡出,而作妻子的,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開始諜對諜,自此種下了夫妻反目的因子。

二、各自為政型

這是我觀察,六十年次以後出生的年輕夫妻最常出現的類型。台灣社會開始從群體主義走向個人主義,以前的婚姻是「你家、我家、我們家,事事關心」,現在的婚姻是「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以前婚姻求的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現在的婚姻恐怕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能撐多久」,夫妻雙方各理各的財,各管各的錢,家裡開銷一人一半,或各自有責任區,比如吃飯你付,水電我包,反正該出的我出,其餘各自打理,井水不犯河水。

問題來了,哪天夫妻一方有人失業了、被倒帳了、生意失敗了,大難來時也分飛,反正當初彼此連結的部份本來就少,分手時拍拍屁股搖搖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好像當初在一起時就為分手做好了打算,因為結束婚姻太簡單,所以會讓婚姻結束得太容易,雙方財務互不隸屬,自此種下了夫妻單飛的因子。

三、大水庫型

這一型我個人認為是既符合台灣民情又與時俱進的類型。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這一型,這一型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思想,吃大鍋飯,「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用浪漫一點的話說,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大水庫的意思是,夫妻雙方不分多寡將收入通通注入「家庭號」水庫中,統一再由大水庫分出支流,分出「日用流」、「投資流」、「儲蓄流」、「享樂流」……等等,好處是適合現代夫妻都工作,且男女薪資高低不一的雙薪家庭,不去計較誰賺多誰賺少,富貴共享患難與共,夫妻同心,加上資金匯集較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十元若可賺一元,一百元多半不會只賺十元,通常會有資金乘數效應),「大水庫型」可說是愛情麵包兼具的類型。但「大水庫型」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

1. 誰做水庫管理者?管理是否得當?
2. 必須建立在百分之百的信任上,一旦感情有了裂痕,容易為錢起爭執。

解決之道是,不同的支流由不同的適任者管理,一方面各取所長,一方面互授信任。我曾經在媒體上看過有關侯昌明夫妻如何管理家庭財務的報導,大家都知道侯昌明白手起家聚財有道,他們家採用的就是「大水庫型」,侯昌明夫妻各有演藝收入,但都存入一個家中統一的大水庫帳戶,再由大水庫帳戶分別配置到不同帳戶中,日常家用帳戶由侯昌明太太曾雅蘭管理,投資帳戶則由侯昌明負責,家用帳戶每月撥入固定金額,若有結餘則做為太太的績效獎金也就是私房錢,以鼓勵太太撙節開支,而儲蓄帳戶一旦超過固定水位,則將超出的部份轉入投資帳戶以便增加投資部位。

也許你會擔心,擔心「大水庫型」的社會主義路線,會有社會主義後遺症──齊頭平等不思進取,不會的啦,這是自己的家,我從沒見過因為這樣不想打拼的夫妻,但偷藏私房錢的倒是很多,所以囉,人性嘛,我建議「大水庫型」還是應該給予一小部份各自自由運用的空間,因為就算是社會主義也要走改良路線,加一點個人資本主義色彩。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