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5件事,到死之前不必為錢煩惱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該怎麼做呢?答案就是「虛擬的自主性減薪」。自己主動將純收入(扣除所得稅)的5~20%金額,用於儲蓄或是投資。這麼做足以因應未來的需要,有很高的實踐價值。

近年來外在環境變化激烈,光靠一個人的努力,無法改變現狀,因此若能以「減薪」、「收入減少」為前提過日子,並把這些錢當作賺取退休資金的錢母,不但能保障今後的生活,也有助於精神上的平穩。

減薪20%難做到?每天先存一百元

對從來沒有節省經驗,或是收入較少,連5~20%減薪幅度都成問題的人,可以先將目標放在每個月擠出3千5百元作投資本錢。

只要每天稍微節省117元,1個月就能有3千5百元。117元的話,大約是一包香煙、兩杯咖啡等……。就我所知,這種程度的節約生活,應該還不至於讓人覺得生活毫無樂趣。

第二、砍掉不必要的保險,停止捐錢給保險公司

全世界,無論大城市或地方都市,都可以看到外觀氣派的保險公司大樓。支撐起國家經濟的勞工,正是保險公司的主要客戶。若勞工因為支付保險費而過困苦的生活,感覺就像我們捐錢給人壽保險公司或是保險業務員一樣。

保險業務員是「銷售」保險商品的專家,但他們對於保險商品的設計和內容不一定完全瞭解。很多保險業務員因為「深信」這項保險產品很棒,所以推薦給顧客,再不就是業務員自己也買了該項保險,抱著「這個產品非常棒,一定要推薦給顧客」的心情來銷售。

曾經有漫不經心的保險業務員向我推銷某個保險產品,聽完他的說明,我直接點出:「這項產品對我應該是一種浪費吧?像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這個商品反而比較不好吧?」被我這麼一問,對方竟然沒有反擊而是啞口無言。

我們會去購買連推銷者本身都不甚瞭解的保險商品,是因為不必要的保險商品和保險附約實在太多了。我還曾遇到過,保險業務員過去充滿自信地推銷某項產品,瞭解實情後卻自己感到後悔並大哭的情況呢!

業務員推薦的,未必最符合你的需求

我們決定要買車時,通常會先設定購車預算。無論多麼渴望擁有一輛車,年收入僅175萬的人,不可能去買價值1千3百萬元的法拉利!接著我們會親自到汽車展示場試乘、決定車種,然後再交涉車價、拿取報價單。

我們購買家電產品時,總會尋找夾在報紙裡的特價廣告單,或是針對相同商品,在網路上進行比價,僅可能買到便宜貨。但在購買保險等金融商品時,對於保險業務員所推薦的商品卻無力招架,還搞不清楚商品內容,卻輕易地掏錢購買。

這就好像在購車時,隨隨便便找一家汽車展示中心,對業務員說:「我對汽車不是很瞭解,請幫我找一輛適合的車子,拜託了!」業務員挑了一輛高級車,車上的配備萬分齊全,然後推薦給你說:「只要有了這些配備一切安心,您覺得如何?」

你會馬上回答:「就這輛了!」,說完之後立刻辦理分期手續嗎?天底下應該沒有這種事吧!但是對於包括保險在內的金融商品,許多人卻不會精打細算後再決定。這樣的做法就像捐錢給保險公司,難怪各位會捉襟見肘。

現在起,趕快重新檢視自己購買的保險吧。

第三、只買56歲前能還完貸款的房子

房貸應該要在幾年內還完呢?償還期限當然越短越好,請將房貸設在「56歲之前」償還完畢。如果無法在56歲之前還完,最遲也要以「60歲」為目標。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