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投資報酬高?被動投資獲利穩?怎麼抉擇!

一個台東大叔在華爾街,為客戶挑選的基金漲30倍!客戶要把更多錢給他管,他為何拒絕?

作者為財務規畫師(CFP)、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一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均複利分別是12.5%和17%。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FB: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一個台東大叔在華爾街,為客戶挑選的基金漲30倍!客戶要把更多錢給他管,他為何拒絕?

最近網路又有人談起主動投資好?還是被動投資有利的論戰,這話題有趣,我個人認為,這沒有標準答案,先說兩個故事,它背後或許就有答案。

一個月色朦朧,氣氛極佳的夜晚,男生終於逮到機會,向坐在旁邊的女友輕聲細語的說,我可以吻你嗎? 女孩子沒有反應,男生心裡七上八下,是聲音太小她沒聽到,還是她不願意?

男生鼓起勇氣,提高音量的再問一次,結果女生挪動了一下身子,還是沒有回話,男生可能覺得面子掛不住,心想不願意也可以說句話回應啊!語氣不悅的說,難道妳是啞巴啊?沒想到女生更生氣的說,你不會動(嘴),難道是死人啊?

所以說,主動還是被動,除了要看氣氛 ,要看人,也要看時機,更要看你對女友的認識。如果勝算很高,不主動,錯過良辰美景,可惜啊!再說有些男生皮比較厚,心想最壞,也不過是挨一巴掌,換得感情的快速進展,還可享受盜壘成功的樂趣,那麼這「主動」絕對划算。

反之,和女友的認識還不熟,對自己的能耐又不清楚,猛然躁進, 這時候的主動或許搞壞了一段戀情。

談個實例吧!

2014年我接受路透社的採訪,記者的標題是「無名小子如何擊敗華爾街(How A Little 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美國的中文第一大報,世界日報也做了報導。 那天接到了一位失聯近25年的老客戶Nancy的電話,電話一段她興奮的說,她先生看到了報導,他們迫不及待地在網路上搜索我的公司聯絡電話,他們以為我已經雲遊四海去了。

他們夫婦是專業人士,1988年從台灣移民到美國,當時看到了我在周刊上的專欄, 委託我投資規劃和管理,當時我還未取得美國證管會,註冊投資顧問的認証,只能從事規劃而不能作代操的業務。

我向來注重客戶的權益,雖然公司代理的基金傭金高,但市場上有許多不需傭金的基金,其績效表現得更好,所以我捨棄了高額的佣金,收取了她顧問費,為Nancy做了一些投資組合的規劃,由她直接自行向基金公司購買。

Nancy希望我能夠再度為她們管理投資組合,我了解了他們的財務狀況,她先生即將在兩年後退休,可以管理的金額更多了,超過了百萬美元,而且介紹了有錢的姊姊成為我的客戶。

她姊姊在電話的一端 ,說Nancy對我的專業充滿了信心,並且告訴我這麼多年來為Nancy所挑選的基金,不到25年成長了30倍, 這個數字連我也嚇了一跳,心裡也泛起一絲絲的成就感,也感受到美國股市長年的活力,經常是浴火重生的不可思議。

但我評估後沒有接受Nancy他們夫妻的委託,為他們操盤管理,原因待會告訴你。

上面的數據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

那就是主動投資之美!我曾在我的第一本書裡提供這樣的數據,截至2014年8月,美國股市過去10年成長快一倍,過去20年成長近6倍,過去30年成長近23倍。

這段時間橫跨了兩次世界性的股災,分別是2000年的高科技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 而我為Nancy夫妻所挑的投資組合,全部是主動性基金,不到25年產生了30倍的報酬,應該算美麗!

但以下有幾個論點值得關注:

1、值得選擇主動式管理基金,納入你的投資組合嗎?

理論上是值得,但重點是你有沒有這樣的能耐,可以慧眼識英雄,挑中那一匹千里馬。

2、對少數人而言,為什麼值得一試?

在我的第二本書《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中,我曾強調,為什麼巴菲特願意承受,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市場波動,因為巴菲特非常清楚,承受波動後面美麗的果實,一旦成功是如此豐碩。

巴菲特說他寧可接受,上下顛波震動的15%投資報酬,也不願意獲得平平安穩10%的投報,因為他知道背後的差異。代表美國整個股市的標普500,從1965年到2016年,長達52年當中,標普500的年均複利是9.7%,交出亮麗的成績成長了127倍 ,但是巴菲特以年均複利20.8%的績效,比標普500多出年均11%的複利,相當於這52年成長了1萬9726 倍, 就算再打個折扣只領先5%,這個差距依然驚人, 說明有值得的誘因。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