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非常齊備,所以我們不會給孩子太多零用錢。比如說,安卓上國中以後,我才開始給他零用錢,一週150元,他上高中以後,則調整為一週350元,如果還有其他超過零用錢的花費,他可以來跟我們討論,透過討論,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消費傾向何在,也提供一個建立孩子金錢觀念的機會。
安卓今年考上大學,這是一個新的里程碑,他是一個大孩子了,我想之後我們可以重新來討論零用錢的事,我希望他能夠建立預算跟計畫的觀念,對金錢的來去更有概念。
我明白,光是用講的,孩子恐怕還是很難切身體會何謂「困境」,安卓跟曼達也的確比較沒有強烈的危機感跟生存壓力,但是,他們都不是不知撙節、浪費無度的孩子。
我不否認,我的確買過一些有點奢侈的東西給孩子,但,那絕對是偶一為之,絕不是沒事就這樣寵小孩。比如說,安卓今年考上大學,我之前承諾要送他一件禮物,我們去了某家服飾潮店,他挑了一件牛仔褲,一問價錢,還真是索價不菲,我默不作聲,從旁觀察安卓的反應,他露出掙扎的表情,擱下這件超貴的牛仔褲,試穿店內其他商品,但挑來揀去,的確沒有他最初看上的那一件質感好。
我問他:「安卓,如果是你自己,你會買這件牛仔褲嗎?」他說:「不會,真的太貴了。」後來,我還是買下了那件牛仔褲,因為我本來就跟他說好要送他一個禮物,我希望他開心,但是,回家後,我也認真地告訴他:「安卓,你要知道,這件牛仔褲的價錢,可能是很多學生好幾個月的生活費。有多少能耐,才能夠有多少開支,這件牛仔褲,是因為媽媽有能力買,不是你『理所當然』應得的,
你有品味、喜歡好東西,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你未來也想要擁有好東西,就要先讓自己具備『擁有好東西的能力』,也就是自主的經濟能力,知道嗎?」
老外他們從小就被灌輸「經濟獨立」的重要,好久不見的朋友相逢,總會關心問上一句:「How do you make a living?」,就可以得知他們對「謀生能力」的看重,我覺得這很值得華人父母學習。
Q:您希望安卓跟曼達擁有什麼樣的價值或人生觀?
獨立,是一件最重要的事,也是人生在世最基本的生存態度。
我希望我的孩子對「錢」是有思辨能力的,不要因為生活沒有後顧之憂,就把很多事情視為理所當然,我不要我的孩子變成只會依賴父母的尼特族或啃老族,我們苦心栽培他們,就是要他們能夠學會獨立自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將來能自給自足,甚至行有餘力,還能夠挑起責任,照顧其他的人,這樣我也就放心了!
本文獲「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授權轉載,原文:沈春華:理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教孩子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