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學者最「羞辱」台灣年輕人的一句話: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買房!

海禾通商法律事務所高級顧問。曾在工地扛水泥,以第一名考進台大法研所民商法組,畢業後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是2009 年因槍擊而轟動一時的正義國宅都更案。他一邊當律師一邊在補習班教書,靠著身兼數職累積第一桶金,年僅36 歲就在台北市擁有7 間房、台北市跟台中市7 家店面,身價上億元,並因此成為《商業周刊》1383期封面人物
房
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是為了公平正義還是想推卸責任?

這幾年,整個不動產產業在媒體、名嘴的聯手指責下,高房價幾乎已成了全民民怨之首,「居住正義」一詞也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斷被提及,發展到最後,搞的好像年輕人「沒有希望」,都是高房價害的。接著政府官員們也開始提出一連串的房市政策,甚至有部分官員發出豪語要讓房價跌三成!

這凸顯了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的政府官員似乎總想要把高房價當成是十惡不赦的一件事,然後再信手拈來說台北市一間30坪的房子,以目前均價每坪60萬左右來計算的話:年輕人22K的情況下,要不吃不喝幾十年才有可能買得起。然後偶爾再拋出帝寶等豪宅每戶一個月的管理費就比一般小老百姓一年的房屋稅要高,所以為了「公平正義」,要調高他們的房屋稅、要另徵豪宅稅…等等。

政府官員或學者這類的發言,基本上還蠻容易博得許多民眾的認同;但是在筆者看來,這類的發言其實是頗不負責任的說法。

「均價」一詞根本毫無意義

首先,筆者相當不認同這類先以台北市房地每坪「均價」來計算一個小家庭所需的2、30坪房屋,約略要1,500萬元為目標,然後再以年輕人目前一個月22K的起薪為前提,推論出年輕人不吃不喝幾十年也買不起房子的結論。這種說法最不負責任的地方在於:首先,任何以「台北市房地產均價」為成家購屋基礎的說法,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哪個人買房不會秤秤口袋?

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產品規劃的房地產,目標客群都不一樣。例如,類似帝寶這種房子,難道建商當初就是蓋來賣給受薪階級的嗎?每個準備要買房子自住的人,相信都會衡量預算與能力,然後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子,所以類似把帝寶的單價與大龍峒的40年公寓單價相除得出一個全台北市的房價均價,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