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ETF除了看「折溢價」,還得看「歷史成交量」!但,後照鏡怎麼看才對?哪檔成交量真的夠高適合投資?
債券ETF》2大觀察指標
之前提到最近特別夯的債券型ETF,不同業者發行的多半大同小異,所以該如何選擇只需要看2個指標,就是「成交量」和「費用率」。
費用率的比較一翻兩瞪眼,隨著規模愈大,費用率基本上都有設計級距式的降低,很好做比較,只要觀察各大ETF現在的規模大概就能略知一二了。但「成交量」卻不是這麼簡單就能判斷出來的了,因為以最近成交量大小做為觀察不一定準確,不見得能用來參考投資標的的流動性、市場交易熱絡度。
延伸閱讀:想投資債券ETF,該不該把握升息尾聲進場?投資前不妨先問自己「這個問題」
歷史會說話,但「最近的」歷史會騙人,因此要看「久遠的」歷史才是真相。這概念怎麼說呢?
朋友們想必在工作上一定有遇過這樣的同事:在年底或年初發年終獎金之前,總是特別的賣力表現,但平時上班卻懶懶散散,會有這樣的反差,其實為的就是要給老闆在打考績發年終前,留下一個更深刻的好印象。
人總是對近期的事情比較有感覺有印象,但對於久遠的歷史感受度比較不高,甚至會遺忘或記不清楚,投資也是。
我們對於近期的股價表現會比較有印象,容易去跟風投資,而翻找投資標的過往的表現時,又不會去往前找到較久遠的資料來分析,多半只會稍微看一下近期的狀況,這就造成我們容易得到以偏概全的結論,進而下錯決策、買錯標的。
別被短期的行銷操作給騙了!有時ETF會搭著「配高息」的議題,短暫刻意的操弄拉高成交量,為的就是吸引一時未察的投資人,誤以為該ETF過往的流動性也都很好,殊不知那只是往臉上「抹粉」的假象,禁不起市場的考驗,因為這都是業者需要額外支出的成本,當然無法持久。
未來若散戶仍不願頻繁交易該ETF,交易流動性仍舊會不佳,當投資人想賣出的時候,可能就只能賠錢賣個爛價格了,所以如何觀察ETF的「真實」歷史成交量就非常重要了。
債券ETF流動性》2大判斷指標
有以下2個觀察角度需要牢記:
重點1️:成交量要看久遠的歷史,長期大才是大。
重點2️:是否曾出現單日爆大量,多半非常態性。
以下的例子,就是應用這2個觀察角度來做分析。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台灣所有債券ETF
,歷史上的平均每日成交量是如何的呢?今年以來的成交量狀況是否真的是「真實」的呢?能用來做投資決策的依據嗎?(以下統計暫時先不納入槓桿型ETF,以原型債券ETF來分析)。
債券ETF》流動性觀察
先看「最近的」歷史,今(2023)年以來(截至2月6日),平均每日成交量前10名如下:
2023年以來債券ETF每日成交量排行
正好前10名的日均成交量都至少有1,000張左右,看起來都是可以選擇的標的,交易時不至於有太大的價差,想要賣出時應該不難賣掉。但我們再往回看一下更「久遠的」歷史——2022年和2021年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