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賺了一些收入後,首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運用金錢來處理各種問題。大部分會分為生活所需、慾望滿足、未來儲備這三個面向。但我們人天生的傾向是享樂為主,沒有強大的制約下錢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花光,特別是在慾望滿足這面。也因此絕大部分省錢方法,多數為節制慾望而生。所謂慾望類支出,是就算沒有,也不會影響到生活基本需求。
我們怎麼定義基本需求與慾望這兩者呢?以衣服來說,假設一個人每天需要一套衣服,那衣櫃裡每季要有5~7套的衣服可供輪流替換,目前的氣侯來看四季並不分明僅考慮冷熱季節交替,大概一個人有15套左右的衣服可供穿搭,已可滿足整年度的服裝需求,超過15套的部分則稱為慾望。「有」可以提升生活的質感,「沒有」也不至於造成生活困難。
從這個解釋的角度來看,減少非必要慾望支出是種合情合理的作法。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為滿足慾望而不是維持生活,主要原因在於社會已經從物質貧困轉為物質過剩。若仔細分析生活中的每一個支出,就可以得出維持生活所需並沒有想像花費高的結論。坊間有許多記帳的輔助工具,只要各位朋友挑一套記帳的系統確實的將各項支出列在其中,一年後再檢視就可以看出自己的支出狀況:哪些是必要、哪些是非必要都能一目了然。
錢省下來後,接下來怎麼運用?一開始我們談到「未來儲備」,總不能只考慮當下的問題而忽略的未來準備,特別是某些時候需要一筆大資金,若沒事先準備要拿出錢是很困難的。
各項「未來儲備」項目中,有一個特別重要但也很多人不願意的,就是「買房」資金。在現今的環境中,買房是一項重大的支出決策,另外一種戲謔的說法是成為「屋奴」。意指買了房子後一輩子便賣身給銀行,下半輩子的慾望開銷也都被迫捨棄。
當然許多人考慮到這一筆支出龐大,光想到數字就讓人喘不過氣來,於是就放棄購屋的規劃轉而改用「租屋」的方式來取代需求。認為這樣多出來的資金可以有更好的規劃。
更好的規劃是事實?還是藉口?
關於這一點是有爭議的,我們可以來想想幾個問題:
1.更好的規劃是一種想像,還是真有其事?若是後者便屬於資金最大化的利用,主要的原因在於考慮同一筆資金的效用,短期放在買屋上的效用低於其他規劃的效用。這屬於合理的資金配置。但若是將資金拿去滿足更多的慾望則屬於無效的規劃。
但周邊的例子來看,通常以租代買後所省下的金錢,仍以慾望支出的形式流失,鮮少看到有其他更好的用途。這樣一來,以租代買就只是個逃避的藉口。
2.無法儲備買屋資金的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房價貴是一個主因而且是已存在許久的事實,既然事實擺在眼前那能不能向這個事實妥協後尋找其他的突破點?例如說一定要買在大安區嗎?一定要靠近捷運嗎?一定要旁邊是明星學區嗎?一定要在台北市嗎?先將所有的原因列出後,再檢視看看有哪一個原因是一定不能妥協的?不能先求有再求好嗎?第一次就要買精華區?
為什麼「買房」這件事情,需特別思考?這是因為「房屋」它是一種「基本需求」(PS:兩間房子以上的不在討論之列)、是一種「家庭的期待」、是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當家庭成員分散各地時凝聚向心力的地方便是所謂的「家」,故房屋不僅是一個物品,也承載許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