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以 11 億美元(約 330 億台幣)與 Google 達成協議,拍板將 Pixel 手機代工部門出售,回顧宏達電一路走來至今,榮登台股股王,到股價破底、出售資產換現金。崛起、攀頂、衰退到賣血割肉的過程,與當年威盛幾乎如出一轍,讓我們與股民一同來回顧這既美好又心痛的奇幻歷程。
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可說是股王推手,從母親抵押房子借到的 500 萬台幣起步,成立威盛,到分拆出的宏達電,一個是一代 IC 設計股王,英特爾也曾視之對手;一個曾擊敗蘋果,在智慧手機市場喊水會結凍。
讓真正 Intel 也害怕的「台灣英特爾」--威盛
回顧過往,王雪紅在 1992 年成立威盛,資本額僅 500 萬元,從低價電腦 CPU 起家,被國人譽為「台灣英特爾」,後來抓準當時網路興起浪潮,在資訊家電(IA)崛起之時,從網路、通訊領域下手切入 SoC(系統單晶片)產品發展,到了 2000 年,已與英特爾相抗衡,更由其手中掠奪全球系統晶片組 50% 的市佔,當年威盛巔峰之時,股價來到 629 元新台幣,榮登當時台灣股王,市值高達 1 兆 8 千多億台幣。
2001 年英特爾掀起了官司訴訟大戰,以威盛未經英特爾同意,就販售其 P4 處理器的晶片組產品為由,禁止威盛生產 P4 處理器相關晶片組產品,打擊威盛勢頭,雙方互告,訴訟糾纏了近三年,最後兩者握手言和,並簽訂了十年的技術授權合約,雙方得以相互使用處理器、晶片組、記憶體、無線通訊等相關產品專利,但與此同時,英特爾與威盛的對手矽統也簽訂了部分產品專利授權合約,為威盛對手開了方便大門。
爾後威盛在晶片組、處理器本業的發展平平,但這同時,威盛也找到了新契機--智慧手機。宏達電原先是威盛旗下專注硬體新產品開發的部門,在 1997 年從威盛分拆而出,並在 2002 年威盛還在與英特爾纏訟之時上市。
2000 年威盛稅後 EPS 是 11.34 元、2001 年還有 5.62 元,2002 年宏達電掛牌上市,威盛稅後 EPS 只剩 0.38,股價也像洩了氣的皮球,從 629 元一度跌到 10 元以下,2015 年最低點每股剩下 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