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先後任職於台灣金融研訓院、文化推廣教育部美股老師。在銀行服務過上千位客戶多年後,發現投資潛藏著一套邏輯原則,並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套獲利理論。你覺得投資獲利很難嗎?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難,真正難的是操控高達百億與千億的資金,與追求每年20~30%的高報酬率。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你的金額與報酬率沒有要求那麼高,你會發現,只要掌握訣竅,美股獲利比你想像穩定容易。
所以,
有志放空的高手們常會用高槓桿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像是期貨、個股選擇權等等,來放大獲利。
但是槓桿大、波動就大、風險也會跟著變大,
我們的心臟也要跟著變大顆才行。
那麼,為什麼有許多人對放空興致勃勃呢?
因為...
放空,一次賺很大
股市有個特性,就是
「漲的時候緩而久,跌的時候猛而快」。
再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槓桿威力,只要做對方向,報酬更是驚人。
所以今年初股市大跌的時候,就聽說有神人一晚賺了百來萬台幣。
這種瞬間暴利的快感,光用想的就很誘人啊~。
也難怪這麼多人想研究放空了。
但股市還有另一個特性是:
「漲的時候多,跌的時候少。」
雖然股市會ㄧ跌跌很猛,但一年當中也就那麼幾天而已。
更有可能一年都碰不上一次。
因此,如果有志放空,
我們就得觀察股市觀察的更細微,
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大跌。
這也呼應了查理.蒙格曾說過的:
「一旦你靠放空賺了一大筆錢,就會持續尋找下一個放空的機會」
據說,
巴菲特和蒙格在2006、2007年時就預見了金融危機的到來。
但卻沒有放空房市。
因為蒙格認為,一旦透過放空賺了一大筆,
就會不自主地持續找尋放空的機會。
偏偏股市中大跌的時候少、緩漲的時候多,
因此如果專注在放空上,
或者,如果總是認為股市要大跌了,
那很可能會錯過「一漲好幾倍」的作多機會。
非常可惜。
因此,我認識的放空高手們,
大多都會用多種指標來反覆確認放空的機會是否出現,
來把「好運」的成份降到最低 ;
再來,他們做空多半是「賺了就跑」
而不是像作多那樣乖乖地等到趨勢走完
(因為放空的利潤都是轉瞬即逝的,不跑的話就沒啦)
再來,如果無法確認放空機會真的出現,那就絕不出手。
寧可錯過,也不要不小心賠了大錢。
以上講了這麼多,
好像放空是件非常麻煩的事?的確如此。
它需要更多的技巧、更多的紀律,
整體來說,傻傻地買進持有再賣出會簡單得多。
那麼,如果股市走空怎麼辦?
別忘了,身為個體戶,
我們永遠有「空手」這個選項。
如果股市真的走空,
您看完了上面這些後又覺得放空實在麻煩,
那可以好好存錢、好好養精蓄銳,
等待下一波復甦的來臨。
(或者可以參考舊文「如何抓住大漲 - 何時進場」。舊文連結在此)
結論就是:
1. 複委託不能放空個股,但可以買放空ETF
2. 海外券商放空個股戶頭至少要有2,000美金,
且保證金比率依股價不同而有所變化。
3. 放空只能賺一倍,作多可以賺N倍
本文獲「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授權轉載,原文:學習放空之前,需要知道這幾件事情...
作者簡介_百舜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先後任職於台灣金融研訓院、文化推廣教育部美股老師。在銀行服務過上千位客戶多年後,發現投資潛藏著一套邏輯原則,並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套獲利理論。你覺得投資獲利很難嗎?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難,真正難的是操控高達百億與千億的資金,與追求每年20~30%的高報酬率。但對一般民眾而言,如果你的金額與報酬率沒有要求那麼高,你會發現,只要掌握訣竅,美股獲利比你想像穩定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