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強硬 美國製造依然無法解決貿易赤字問題

anue鉅亨網1999年創立至今,不只是間財經新聞媒體,也是一間協助投資人決策的科技公司,我們陪伴許多台灣投資人成長,一直深受投資人信任,2015年開始將創新能量聚焦於協助投資人獲得做出精準投資決策的資訊。我們相信透過科技與創新來重新定義金融產業,能協助投資人更快速精準地找到投資契機。

美國與幾乎全球所有主要貿易夥伴陷入多重對抗,希望這些夥伴能讓步,使美國能解決困擾數十年的「雙赤字」 問題。

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NAFTA) 談判出現轉折點。美國和加拿大間的談判陷入僵局,談判將在下週繼續進行。然而,川普總統明確表示,無論加拿大是否加入,他都計劃在 90 天內簽署項新協議。

此外,美國將在下周向中國加徵額外 2000 億美元關稅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如果全球貿易戰的威脅成為現實,大家都想知道川普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如果美國無法與歐洲、加拿大,特別是中國等主要經濟體達成共識,那麼經濟學家和投資人就要開始對全球經濟的後果擔心害怕了。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川普關於貿易戰的思想的核心在於兩個關鍵假設:美國可以透過與主要貿易夥伴重新談判商業關係來縮小其迅速增加的赤字,並且關稅可以協助實現這些目標,至少可以迫使各國坐上談判桌。

當川普在 8 月初宣布他的關稅清單時間表時就已有明確的暗示。他表示,關稅可能以某種方式降低目前超過 21 兆美元的聯邦債務,大家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川普的說法源自聯邦政府主要稅收來自關稅的時代。根據經濟史學家 Brian Domitrovic 的說法,這種現狀一直持續到 20 世紀初,但隨著美國發展成為全球最先進的經濟體後而下降。

美國總統川普的論點得到國會研究服務處數據的證實,該數據顯示,美國從鋼鐵和鋁的關稅中獲得超過 10 億美元的新收入。

然而,像 Brookings Institution 的 Hutchins 財政和貨幣政策中心主任 David Wessel 這樣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利用加徵關稅來償還債務是「不可信的」,尤其是聯邦政府的支出成長眼下沒有結束的跡象。

他說,「總統似乎愛上了 100 年前的預算方式。」「當時聯邦政府經由關稅獲得大部分收入,但當時的聯邦政府規模要小得多,而且沒有社會安全、醫療保險、國土安全」以及其他數兆元的大額支出項目費用。

Wessel 表示,「很難相信能從中獲得大量收入,而且絕對無法獲得足以還債的額度。」

稅收改革法案更加劇了這兩種赤字,儘管人們普遍認為這有助於刺激經濟。

一方面,刺激措施助長了國內需求,引導消費者在國內外採購更多產品;然而,它也減少了政府的收入,並增加了可能引發經濟危機的赤字支出。

Johns Hopkins 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雷根經濟團隊前成員 Steve Hanke 認為赤字問題在於「美國製造」:「無論發生什麼事情,貿易逆差都會變得更大,川普會自討沒趣。他目前做的事只是在擴大它,他將會面臨更大的財政赤字。」

川普今年稍早簽署了減稅協議,加上國會批准大規模的支出法案,預計明年及以後的聯邦赤字將超過 1 兆美元。

與此同時,美國消費者仍傾向於搶購外國商品。人口普查局本週數據顯示:7 月國際貿易逆差增至 722 億美元,進口幾乎是美國出口的兩倍。

使問題更複雜化的關鍵在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間的爭鬥。在雙邊貿易逆差接近 4000 億美元的情況下,雙方都堅持立場不退縮。

川普想推動「公平貿易」以確保美國製造產品的主導地位,利用關稅使外國商品更加昂貴。 然而 Hanke 認為,美國人只會用更便宜的商品代替他們,這些產品一樣是在其他低成本國際避風港生產的。

他說,「即使自中國進口下降,其他國家的進口金額也會上揚。」如果川普期望中國退縮,他只是在做夢,「貿易戰只會變得更糟,因為中國不會被美國玩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