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圖為示意,非核四。(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馬英九下令核四封存,封存3年後核四啟封無望,核四燃料棒確定7月運回美國異地存放,斷了核四的命根。核四前廠長王伯輝痛心的說,當初他不想核四被敲竹槓,費了洪荒之力把燃料棒運回台灣,如今卻要花更多錢運出去,燃料棒買來沒拆封又退回去,「這應該是世界首例了」。
王伯輝說,核四廠的設計是燃料棒直接放進燃料池,核四蓋好前,燃料棒放在外地保管,一個機組一年的保管費就要近3億元,核四二機組一年要6億元,何必讓人賺這筆錢,他提議運回來自己保管,折騰了半年左右,他克服工程和不同意見獲准燃料棒進來。
10年前,燃料棒從美國東部運到西部,再搭船運抵基隆港,30多個貨櫃半夜從基隆港運到核四廠,對外號稱是演習,沒有人知道是在運燃料棒,維安比照總統等級,道路全面淨空,每個路口都有警力,不能有半點閃失。
車隊浩浩蕩蕩前進,他在最後押車,看到貨櫃平安抵達核四廠,廠內煮了熱騰騰的海產粥請司機們吃,他是抱著感激的心情迎回燃料棒,那畫面還歷歷在目。
這批燃料價值約80億,當時他們用了洪荒之力運回,卻遇到核四封存,3年過後沒能啟封,還要被送走,10年下來為國家省下的60億保管費,外運後不但一次吐光,還要倒貼,根據學者估算,核四燃料棒外送拆解費用要80億元,比回收費還高。
他說,美國加洲把核能電廠關掉,再生能源占30%,結果現在電價大漲,蔡總統的非核家園,趕走了一隻狼來了一隻老虎,空汙更慘。天氣熱來越熱,他就覺得把核四封存起來非常可惜,缺電是事實,蔡政府要覺醒。
核四燃料棒是初始燃料,濃度較高,平均可使用三年,80億買來的燃料棒,可以發2,000億元電費,買來了沒拆封又退回去,還要給人家80億,世界上沒有這種先例。
但既然已簽約了,台灣又面臨缺電,他建議送一部機組的燃料棒出去就好,第二部機不要動,並馬上宣布核四啟封,一年半之內燃料棒放進去,北台灣缺電就有解,協和電廠和深澳電廠就不用擴建了。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有儲蓄不怕房價泡沫?學者點出央行盲點
■郭台銘挺FII 股價喊漲30倍
■熱門國中周邊房價總價差好大 附中3,600萬、這裡600萬
■把勞保年金極大化 這樣領更多
■平價宅來了 60萬元買透天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