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服務於阿爾發金融科技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個人著作《誰偷走你的獲利》、《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財富管理聖經》。
想一想當你看到下面這張圖跟這個說明:過去兩次當指數來到1500~1600點這個位置後股市就大跌,現在指數又來到這個位置,請問你要不要逃?相信多數人會選擇出場,因為從過去經驗來看,股市下跌機率很高,不是嗎?
上圖是美國S&P500指數在2013年初的圖形,結果之後股市不僅沒大跌,還繼續上漲3年多到現在已2200點以上,如果你當初在1500點出場,你就錯過大約50%的漲幅!
再看看下面這張圖與說明,這是2016年10月初某家大型金融機構分析師指出,股市走勢與1987年時非常相似,大家都知道1987年10月19日美股出現史上單日最大跌幅,道瓊單日暴跌22.6%!現在這張圖強烈暗示(也算明示了)美股也即將大跌,請問你在10月初看到這張圖要不要逃?相信有些人也會先出場吧!這兩個走勢如此接近,看來大跌可能性很高,不是嗎?
現在已是2017年1月,去年10月份股市並沒有發生什麼可怕的事,如果你當時出場,自然也就錯過11月川普當選後股市的慶祝行情!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過去的經驗套到現在的情況都失效?知名財經部落格Oblivious Investor提到一個很好的比喻:
「假設你想要測試不同種類香菇對胰腺癌患者是否具療效,於是找了50個願意受測試的患者,也找了50種不同種類香菇,每個患者中午都吃固定一種香菇,例如患者1每天都吃A種類香菇,患者2每天都吃B種類香菇……以此類推,經過一段時間測試,發現患者17的癌細胞有減少跡象,而他每天吃的是Q種類香菇,現在可以下結論說Q種類的香菇對治療胰腺癌有用嗎?
專業的醫學專家並不會如此認為,因為Q種類香菇只是可能對治療胰腺癌有幫助,也可能患者17的癌細胞減少完全是因為別的因素,而這因素跟他吃Q種類香菇完全無關。要真正了解Q種類香菇是否具療效,還必須做更進一步測試,例如讓這50個人每天吃Q種類香菇,看看是否能得到同樣的結果。」
在投資領域,有些人會去分析過去資料,並利用這些資料去尋找出獲利策略,但麻煩的是金融投資並無法如醫學測試做更進一步確認,某種投資策略可能在過去30年有效,若你要知道未來30年是否依然有效,唯一的辦法只有等30年後你才會真正知道。所有投資策略都只能用過去資料作為參考,但這就如同上述例子,當看到患者17的癌細胞有減少跡象就直接認定Q種類香菇具有治療胰腺癌的療效,也因此往往得到的結果就是過去有效的投資策略運用到未來就失效了。
讀過投資學教科書的人應該都知道尤金.法馬(Eugene Fama)的效率市場假說理論,他是芝加哥大學教授,也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
尤金.法馬年輕時就發現,各種股市中宣稱能賺錢的模式,從過去資料來看好像能賺錢,但一旦運用到未來的交易當中卻都失效,在嘗試分析了無數能找到的型態(pattern)後,他放棄繼續尋找能賺錢的交易型態,並且堅信股市變動(特別是短期變動)接近完全隨機,具有高度不確性(uncertain),也就是根本就沒什麼型態,不可能靠判斷這些型態來獲利。
馬克吐溫曾說過:會害死你的,不是那些你不懂的事情,而是那些你認為你懂,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溺水的往往都是會游泳的人,因為不會游泳的人根本就不會考慮下水,而會游泳的人會假設自己熟悉水裡的情況,對游泳技術有信心,一旦水裡情況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或身體狀況不如以往,很容易就會溺水。金融投資也如此,千萬不要假設自己很了解市場運作,也不要相信別人會知道,下次當你聽到有人說類似:
過去當___________情況發生的時候,接下來就會發生___________的事情
或說:
這種交易策略在過去___多久的時間,成功創造___xxx%的投資報酬率
都要特別小心,因為這種說法套用到現在與未來大多數都不成立。
作者簡介_詹姆士
「好的投資行為,可使每年投資報酬率增加1.5%,我期盼透過文字的分享,幫助大眾改善自己的投資行為,達到人生重要的財務目標。」
陳志彥,阿爾發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版主。
從事銀行、證券投資及保險等相關行業,已有近二十年經驗,具豐富學術基礎及實戰經驗,經常受邀針對兩岸金融發展趨勢發表評論。
經歷:花旗銀行集團副總裁、台新銀行財富管理副總經理、法商巴黎銀行副總裁。
著作:《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等書。
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個人部落格:「副總裁的理財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