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了一檔股票有賺,接下來要買什麼?別急,「錢放在口袋裡」反而是好策略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前幾天在車站等車時(編按:本文撰於2008年01月),在誠品看了一本由郭恭克先生所著的《獵豹財務長投資魔法書》,裡面有一段關於獵豹的敘述讓我心有戚戚焉。

獵豹是地球上跑最快的哺乳類動物,牠可以在4秒內從完全靜止加速到時速65公里,最高速度可以高達時速110公里。但最大的問題是,當獵豹開始奔跑時,牠的体溫和心跳都會急速上升到遠遠超過身体的負荷,因此,一般獵豹多半只能跑400~600碼,如果再超過,就會因身体無法承受而暴斃。同樣的,即使獵豹抓到了獵物,也會因急速的奔跑,必須先喘息休息才有力氣咬下獵物,而這時的獵豹自身也處於危險狀況,因為在旁圍觀的獅子可能利用這個機會搶走牠的獵物,更慘的情況是,如果獵豹在一番奔跑後卻一無所獲,那麼在旁等候的土狼,就會趁獵豹全身乏力急待休息時一湧而上,把獵豹作為牠們的盤中飧。

因此,熟知草原法則的獵豹,慢慢學會發展牠獵食的最佳策略:那就是忍耐,牠會耐心等候獵物慢慢逼近,一直到牠相信有80%成功的機率才出手,並設法讓自己需要奔跑的時間愈短愈好。

之所以會對獵豹的故事深有同感,是因為大部分投資人都太急於操作,最近這幾年,一些朋友從我這裡得到資訊,順利把股票賣出,但接下來的問題往往就是,那我接下來要買什麼?我大多是笑而不答,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到目前為止,我對美國股市的關注就是那4~5家公司,除非剛好有另一檔股票跌到我心中合理的價位,否則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買的,更何況,不買股票靜待時機到來,不也是一種策略嗎?

最近剛好聽到我朋友J大的故事,或許可供大家做省思...

我的朋友J大是我在美國認識的,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十分熱衷美國股市的投資,他最喜歡買美國一些熱門股票,如Apple、Research in Motion、Motorola…等,這二年受惠於Sigma Designs的大漲,前年賺了約3萬多美金,去年賺了4萬多,遠高於他的年薪,他和我多數的朋友一樣,總愛在msn上敲我,「你看現在可以買什麼?」或是「Sigma Designs會再漲上去嗎?」雖然他早已知道我的答案,一「不知道」、二「SIGM太高了」,我也常勸他留點錢做儲蓄,但他總是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豪情壯志來曉諭我,一直到前一陣子,SIGM從7X元急跌到50元以下,我又接到他的msn,「你看SIGM會再上60嗎?」我才知道他用Margin再買下了數千股的SIGM,在6X多元。

「哇~你不是才在5X多把幾千股賣掉,為什麼才過幾天又在6X多元買回來?」這種邏輯對我來說是很不合理的。

「因為所有人都說會上100元啊,對我來說,這是完全重新的交易回合開始。」

當然,最後的結局讓人無奈,SIGM跌到35元,J大的部位被Margin Call全部強制斷頭,J大這二年從SIGM賺到的不但全部吐回去,還倒賠了一筆。

這是很典型投資人常犯的過錯(包括我自己),太急於躁進還記得前一陣子全球股市大跌,當時在PTT基金版和股票版有一堆哀慟和反省文,但過不了一週股市反彈了,馬上又有一堆炫耀自己如何勇於危機入市,或急於探聽目前有什麼好投資的PO文。

台灣股市從78年的12000點一路下滑到3000點時,中間一共歷時3年,而真正慘賠的人,都不是從12000點一直抱股到3000點賣掉的,而是在歷次反彈中勇於搶進,再一次一次認賠殺出的人,「盲目的樂觀」和「過度的急躁」,真的是股市投資人的大忌!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