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指標3:股市交易日均量提升到1千億
全面活絡台灣資本市場,將股市日均量於就任一年內提升至千億水平,四年目標將日均量穩定於1200億~1500億左右量能水平。
圖3:台股過去20年成交量,自2012年後長期低迷不振。(單位:億台幣)
圖片放大
<指標重要性>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股市交投低迷,市況不振,不但影響稅收,更將嚴重衝擊民間消費和海內外對台灣的投資信心,良好的資本市場,將如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所提:「資本市場榮景所拉動的財富效應能有效拉抬經濟增長」,能讓台灣經濟恢復活力。因此,提升資本市場周轉率,讓成交量回到歷史平均的合理水平,是執政後的第三個當務之急。
<具體作法>
台灣資本市場,在過去幾年成為一攤死水,日均成交量不但無法爬上2000億、1800億的往日榮景,甚至連1500億,甚至1000億左右的量能都變得極為罕見。從圖三可以看到,2012年以前,有超過60%的單月日均成交量平均在1千億元以上,但是從馬英九總統第二個任期上任後,竟然只有一個月份的日均量在1千億元以上,台股的周轉量已降至世界偏低的水平。特別是,若我們扣除已達15%左右的在台上市之海外ETF成交量,實際的台股成交量,更是低得可憐,整體資本市場急凍,造成企業籌資不順、估值低落、政府稅收減少、相關證券和金融產業變慘業、和資金外逃問題,影響所及,十分嚴峻。
因此,活絡資本市場:低標是將日均成交量提升至1千億元以上,中長期目標則要拉升到1200億~1500億左右的水平,讓台股的周轉率,達到世界主要市場水平。
而台股不振的主要原因,雖然近期主要受證所稅影響,但長期問題則為「內資出走、外資不來」的情況。而內資因規避稅法轉為假外資的情況屢見不鮮、而龐大外資每年坐領龐大台股股息收益,且不必負擔稅賦和投入台股金額和操作熱度卻沒有明顯上升。因此,進行簡單的稅法微調,將是必要的。
1、將外資操作台股的證交稅減半徵收、但調高投資台股的股利分離稅率至30%,但若於30個交易日內將所分配之現金股息或股票股利等值資金重新購入股票(持有期間不限),則可依注資比例予以退稅,但退稅額最多不可超越舊制。此用意為鼓勵海外法人多進場進行交易,提升市場交投熱度,而不是僅低接股票,坐領股息。而針對內資,股利減半折抵取消,可全額折抵,股利最高稅率和外資齊一最高上限僅課徵30%,此用意為鼓勵國內投資人多多進行長期股權的投資(主要權值績優股外資持股往往高達六七成,甚至八成,意味企業獲利成長果實都為外人收割,應鼓勵國人多參與長期股權投資)。此外,取消二代健保對於股利的「附加捐」。此稅率改革之後,可有效杜絕資金外流,假外資不再具有執行和成本上的效益,有效引資回流。
2、持續擴大和其他交易所的相互掛牌和開放海外ETF上架,讓國內投資人無須遠赴海外開戶,即可於本地資本市場交易。
3、健全未上市交易市場交易,提升其位階如美國的OTCBB和Pink Sheet市場。也就是讓上市、上櫃、興櫃和未上市成為四級市場。簡化籌資程序,讓台灣成為創業籌資的天堂。
4、鬆綁代操相關的制度,讓遊走灰色地帶的和流出海外的代操業務納入管理,活絡台灣相關產業發展和增加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