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SDR後,為什麼一般小散戶更不應該投資人民幣?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
人民幣
攝影:許世穎/商業周刊
圖片放大

2015年12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終於表決通過,2016年10月允許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主要用來補充IMF成員國的國際儲備資產。

雖然SDR不是真正的貨幣,只能在IMF會員國之間交換,類似「紙黃金」的概念,但是這仍然對人民幣國際化有一定的幫助,2016年底,IMF的SDR中的一籃子貨幣,將有5種貨幣,原本是美元(41.9%)、歐元(37.4%)、英鎊(11.3%)和日元(9.4%),新的比例則是美元(41.73%)、歐元(30.93%)、日元(8.33%)、英鎊(8.09%)、人民幣(10.92%),人民幣終於受到國際機構的認可。

但是美國聯準會(FED)前主席Bernanke則是揶揄地描述(出處:China's gold star),這像是小學生寫好功課,被老師貼了「金星貼紙」當作鼓勵(原文:when you did a good job on your homework you got it back with a gold star pasted on top.),完全是「象徵性」的意義。因為SDR只在IMF內部會計使用,實務上的使用範圍和效益相當低,人民幣納入SDR並沒有讓中國產生特別的實質權力或特權,只能說IMF認同中國在過去幾年的經濟成長和資本開放政策,這是朝貨幣自由化邁進的過程。

實務上來說,人民幣現階段確實不是完全自由流通和無限制兌換的貨幣,中國人購買海外資產規模、外國資金匯出入中國,仍然受中國政府的嚴格控管,甚至利率及資本帳等貨幣政策或財務政策,也沒有達到真正的自由化或透明化。中國政府只是對人民幣從「嚴重加強干預」,放寬到「嚴重干預」,距離自由化還有一段不小的改善空間。

不少投資人則是期待,人民幣被納入SDR後,全球各組織至少會增持等值約1兆美元的人民幣資產當作外匯存底,但人民幣納入SDR的消息出現後,人民幣兌美元反而呈現貶值,對於投資人來說,投資風險很可能變的更難評估。因為2014年以前,中國單方向維持人民幣穩定升值的模式,未來勢必不可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市場機制,如果以中國經濟基本面在2015年全面下降的情境來判斷,人民幣甚至會面臨更大的貶值壓力,未來隨著人民幣更加國際化,中國政府控管的力道減小,人民幣走勢很可能變的更難預測。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