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市場發展至今,物品的供應量已經從不足演變成過度供應。廠商為了彼此的競爭與生存不斷推出新的產品線來增加銷售量,這稱為市場切割──在一個看似飽和的市場中找出某個未被滿足的族群進而推出相對應的產品。
結果就是,消費者站在賣場的貨架旁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每一款看起來相似但又有點差異。想想看,若不是該品牌的死忠擁護者,誰能分清楚每個包裝所代表的差異性,更不要說類似的產品放在一起時所產生的無力感。
我常覺得,「給一個人很多選擇的時候就等於沒有選擇」,為什麼呢?因為人的注意力有極限,超過可以負擔程度時會自動傾向於不作出決定甚至於胡亂選擇。試著回想自己上次想安排全家出遊時尋找旅遊地點的狀況,一旦本身沒有什麼事前定見時面對著眾多的資訊湧來,這個看似不錯,那個也難以取捨,隨著時間的流逝反倒是沒作出什麼決定。
初步的想法 = 設定條件
但若是一開始就已經有初步的想法,在方案選擇上就能夠輕易的展開。舉例來說,要安排出遊要先決定幾件事情:1. 天數、2.範圍、3.預算、4.必遊景點。這幾件事情決定後一切就簡單了。假設你的方案條件是:3天2夜、中部、預算1萬、奧萬大賞楓。那注意力便快速的收斂,可以很輕鬆的安排出行程規劃路徑,較不易再被其他的景點資訊誘惑。
這就是條件的魔力,協助每個人將注意力與意志力快速集中在正確的點上,讓有限的精力正確發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