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預估房價會跌,造成近一年來不少高價住宅違約,投資大戶寧可認賠、繳違約金,也不願過戶。一位大戶最近認賠四千八百萬元退掉一戶天母指標豪宅,該豪宅屬高層樓,每坪一百七十萬元到兩百萬元,一戶要價兩億到三億多元,大戶認為,房價看跌,加上房屋稅、地價稅等持有成本高,他不想戀棧,決定付一五%違約金給建商,認賠出場。
缺量緩跌,估兩年跌一成
「未來房價,有兩個觀察點,」卓輝華說,一是人口因素,國發會預估二○一九年人口將零成長,如果空屋持續成長,加上人口負成長,需求低、供給大,房價長線難好轉。
他預估,未來房市將呈現「緩跌」,一至兩年內會下跌五%到一○%。
「房市買漲不買跌。」莊孟翰說,很少人會在房價跌的時候進場,這就是房市成交量低迷的主因;顏炳立也說,房市是「賺到多頭,躲過空頭,死在無量」,無量是房市最致命的殺手,房價必須真的下跌,才有成交的可能。
【延伸閱讀】買房利基逐漸流失—房市看跌3大因素
● 沒錢養:持有成本暴增 (養房成本提高,投資客退場)
1.財政部提高房屋稅稅率
2.台北、新北提高房屋稅及地價稅計算基礎
3.平均每戶持有成本,增加一倍以上
● 沒人要:人口紅利消失 (人口減少,買房潛在需求大減)
國發會人口推估,2019年人口零成長
● 沒法賣:超額供給惡化 (約100萬戶超額供給,房市長期看跌)
1.2014年全台約70萬戶空屋
2.估計最近3年新增建照、使用執照中約30萬戶空屋
整理:賴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