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0、50歲,防老最該做的事》30歲世代:及早認知人類老化過程

為了避免自己與家人落入長期照顧的境界,不管你現在是30、40、50歲哪個世代,預先做好準備,才是比「瞎操心」更重要的一件事。
由《商業周刊》出版部門編輯之專業主題式雜誌,定期出版關於投資理財、職場競爭力、生活健康等不同議題之刊物。

另外,許多人以為,失能或失智者家庭的照顧者應該負起照顧全責,涂心寧卻強調,被照顧者本人「什麼事都不用做」這樣的觀念及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她表示,台灣有許多「假性需求被照顧者」,主要是家人認為:長者不能動、不想動就算了,不該勉強他們。目前國外經驗照顧輕、中度失能者的正確做法是:透過「自力支援」的原則,用各種輔具讓被照顧者用自己的力量站起來。

所以她認為,在面對「長期照顧」這個議題時,一定要切記「自力支援」的態度;另外就是積極預防「避免落入被長期照顧」的可能,不要讓自己失智、失能,或是延緩發生時間。

她舉了一個被照顧者案例,82歲輕度中風的黃爺爺因為下半身無力,一開始是坐輪椅去日間照顧中心,當時,協會曾評估他可以透過一系列活動而自行站立。到中心大約4、5個月後,黃爺爺透過團體活動、小組活動與個人活動,再搭配復健與認知性活動(例如算算術及寫字),完全的擺脫了輪椅,所以涂心寧再三強調「自力支援」才是王道。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