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業周刊》出版部門編輯之專業主題式雜誌,定期出版關於投資理財、職場競爭力、生活健康等不同議題之刊物。
如果父母真的什麼都不想丟,她也提醒,因為雙方對同一件東西的認知意義不同,千萬不要太情緒化的應對或隨意亂丟;如果遇上此狀況,討論是父母認定「非必要」的東西,可先擺在一旁,等有機會再私下拿去丟棄,千萬不要當著他們的面處理。
第2個重要課題是:自己希望過什麼樣的退休生活?包括經濟、財務上的充分安排、成功老化的群聚生活、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以及未來的住所安排。
第3大課題,則是安排「身後事」與「安寧照護」。傳統家庭忌諱談論死亡,認為子女提此問題就是不孝,但這非但不能避免,更要主動及早討論,以預做準備。若是真的很難開口,她建議透過同儕或父母認為的權威人士去談,效果比子女去談要好。
除了以上3大必修課題,涂心寧也建議學習國外做法。例如在認知訓練上,日本運用算數與閱讀,讓老年人「動動腦」、活化腦細胞,以預防失智。
北歐政府則有專人教導50歲以上民眾如何走路、口腔保養,及認知上的訓練。涂心寧強調,年紀大的人容易發生跌倒意外,導致行動不便,甚至更嚴重的狀況;提早學習「依不同身高及體型走路」的方法,可以發揮預防跌倒的功效。
另外,如果牙口不好,則有可能會提早用其他方式進食(例如管灌進食),提高照顧的困難度;再加上如果因為牙口不好,而吃不下東西時,當事人不但會沒有體力,也容易心裡鬱悶,因此,口腔保養格外重要。
「自立支援」才是照顧王道除了3個世代要注意的事項,對於還未達失能狀態,卻罹患多項慢性疾病的長者,張淑卿也不忘叮嚀,由於老人平均都有2至3項慢性疾病,所以,千萬不要把疾病看得太重,應該要「過好現在及未來的每一天」才是。這樣一來,好心情也會帶動身體健康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