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家更有競爭力?新加坡「國際化」,台灣只會「中國化」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有人會舉新加坡為例,說雖然新加坡極度不自由,但看看今天李光耀國葬中的場面,有一堆人滿心懷念著李光耀時代繁榮。但李光耀從沒想過要跟哪一個國家統一,他想要的是新加坡獨立自主,靠自己實力獲得尊重,所以一切以新加坡國家利益為優先,因此在這些情況下,新加坡的開放和積極吸引外資,自然不會出現像台灣把雞蛋都擺在中國這個籃子的情況,因為新加坡是真的做到國際化,而不是台灣的中國化。

最明顯的例子,新加坡是希望最優秀人才都在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花大錢去挖腳國際人才到新加坡,但台灣的官員卻希望台灣大學生走出去,最好都去中國大陸,說這是到大海洋發展。

這樣的官員思維,就是逼著那些去年太陽花學運中,冒著生命危險和個人前途報銷的大學生往國會衝的理由,因為這些學生知道,它們不捍衛台灣的話,未來就是到別的國家當次等,甚至是次次等公民。

沒有人討厭競爭,台灣年輕人也不是怕競爭,身為海島的子民本來就是要往外挑戰,但每個台灣人都不希望只有離鄉背井,才能安居樂業。因為在五、六十年代,當時中央政府重北輕南,造就台灣現在城鄉龐大差距,大台北地區過度開發和中南部的極度蕭條,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的不幸,但如果下一代不光是要往北部擠,甚至要跨海到對岸甚至更遠的國度去,那未來的台灣又要如何?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