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灣能多幾間COSTCO,薪水就有救了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政府如果沒看到這層背後意義,只是一味去滿足企業要求,那就是昏庸。事實上更早的還有包括長照負擔比例等,工商團體則認為,長期照護屬於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不應將政府的責任加諸在企業身上,因此建議,企業降為30%,政府的負擔增為40%,而勞工保持30%不變。

目前為止,沒看到執政黨勇於捍衛這項政策,年底大選舉又到,沒有參選人敢於得罪金主。

工商團體打出的理由都是,政府必須要考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負擔能力,「因為企業必須要先能夠生存,才有能力付出。」但事實上,台灣的企業絕對有能力負擔這些,因為政府每年光是租稅補貼給的企業,就遠遠多於企業該繳給政府的。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圖片放大

還記得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曾說,前總統蔣經國時代的稅收,至少占了國內生產毛額的20%,但到了馬政府只佔了12%,減少超過兆元的稅收;一連串的減稅措施,從一開始的遺贈稅調降,一年就損失192億,最大宗的營所稅,更是流失千億元稅收。

從台灣企業主這些舉動,只重成本下降,卻沒有提出價值升級的呼籲,千方百計要讓政府多負擔,從電費、健保費、長照費、促產優惠、遺產稅、增加外勞比例,到底省下來的錢有多驚人?

根據上市櫃公司第2季獲利及上半年財報,包含已公布自結數字的金控保險公司,第2季稅後純益為4,392億元,為單季歷史次高;總計上半年稅後純益則高達8,14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19.1%。

看看台股上半年來到9,500點與上市櫃老闆身價,再對照薪資變化來看,為什麼民眾剝奪感那麼深就一目了然,原來都是為了資本市場的利益,員工薪資和稅負都是企業的固定成本,老闆越摳,EPS越好看,大股東手中股票的股價越高,這就是台灣社會上演的財富大挪移。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