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心法四:藍燈時分十次進場
第四心法在於子彈不能一次打完。當大家認為只會跌二○%時,往往「跌,還會超跌;跌二○%叫修正,超過叫崩盤,過去三次股災跌幅都在五○%以上。」
保留實力目的是配合跌幅調整加碼,應對危機。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的做法是跌幅一○%就加碼,闕又上則倚靠景氣對策燈號分次進場。
他舉一百元資產為例,當已進入衰退的「藍燈」為購買啟動點,通常分十次進場,或等景氣好的「綠燈」出現就停止下單,沒用完資金留著。出現「黃紅燈」時開始賣出,分三次出脫,若沒賣完,但「黃紅燈」或「紅燈」轉「綠燈」,依然執行在「綠燈」情況下賣出動作。簡單說,只要有「黃紅燈」就啟動機制一路「賣完」為止。
用這種方式,讓他曾在一九九五到二○○七年,投資台股時,十二年累計總投資報酬率最高曾超過三○○%,還領先台股大盤績效一三六.二五%,高出一倍多。金融海嘯後六年,靠著燈號分散加碼,也曾創造出九八%投資總報酬率,比台灣五十的七一%還高。
股災磨練他的膽識,也是訓練一個投資人千載難逢的機會。二○○二年,他耐心等待六百天,以為可挺過網路泡沫化,但二○○一年發生九一一事件,跌幅長達九百天,此役讓他績效負成長,卻也讓他體會到「股市無常,所以不要過分驚慌」。二○○八年金融風暴,蘋果和星巴克股票兩年跌幅超過五○%,讓他體悟到「大環境不可算,但價值學派(體質好選股)始終能創造複利效應,」雖然是老梗,但卻是永恆不變的智慧。
「投資跟人生道理是相通的。平時槍法要準,偶爾遇到風浪要懂得苟且偷生,高峰不能貪、低點不能怕,」浮沉股市、身為少數華人成功操盤手的他,說得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