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成本30元...常喝「星巴克」的上班族比較笨?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常喝「星巴克」的上班族比較笨?

我們一出生被電視、報紙、雜誌、廣播、網路等各種媒體和財團「系統性洗腦」,漸漸的,你不知不覺開始「系統性消費」,甚至把以下觀念奉為神旨──在「星X克」來一杯咖啡等於有品味、用高檔手機叫做跟得上時代、刷信用卡消費才有面子……。

如果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洗腦式的「行為制約」,是讓窮人更窮,也讓有錢人不自覺「過度消費」的元凶。

然而,很諷刺的是,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全球的經濟要蓬勃發展、景氣要維持高檔、企業要持續獲利成長、失業率要降低、薪資和獎金要提高,這些都要靠「行為制約」才辦得到,例如,過去智慧型手機未推出之前,即使傳統手機的銷售創下天量,企業獲利來源,也僅於手機的銷售收入。

但是當智慧手機出現,各種軟體和遊戲,還有線上購物的驚人業績,這些被「制約」而噴出的消費需求,像巨浪推動了一波景氣榮景。所謂的「星巴克效應」也是如此。

根據調查,星巴克每賣一杯咖啡,原物料的成本只有13%左右,其他的成本則是店租人事和行銷,說白一點,如果你單純只想喝一杯咖啡,頂多花30元就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因為你被洗腦了,你的行為被制約了,所以你得多花近5~7倍的支出,只為了告訴別人,你是有品味的文青,只為了坐在店裡,享受型男美女包圍,所帶給你的,如吸大麻般的興奮和快感。

老實說,朋友常約我去高檔美式咖啡廳吃吃喝喝,都被我拒絕。

如果以消費的CP值來說,我倒覺得把這些錢留下來,偶爾去吃真正會令人驚豔讚嘆的功夫菜,或是主廚用高檔食材,花很多心思製作出來的法式或創意料理,得到的滿足和邊際效益會比較高。

因為,同樣是一筆錢,吃功夫菜和法式料理,在食材部分就占了將近30%的成本,大廚或主廚的歷練和功夫,至少也有30~50%的效益,剩下的20~30%,才是店租人事和行銷的成本。

這樣算下來,花一筆錢去吃功夫菜或法式料理,我們實際得到的美食效益達70%以上,相反的,經常去喝星巴克,得到的美食效益只有原物料和沖泡技術約20%,剩下80反而是「心理慰藉」的效用,就好像你經常要去看心理醫生,但沒健保,而且這種「心理慰藉」會讓你上癮,極可能讓你在有生之年,都要替星巴克付店租和人事行銷費。

因此,如果你現在只是領薪度日的上班族,你不是家財萬貫,也沒有中樂透,你也無法從集體制約中醒來,幾乎每天都去星巴克喝咖啡,那麼,你真的是一個比較笨,而且未來,包括30歲以後注定是窮人的「貧庸者」。

可悲的是,話又說回來,全球企業如果沒有這些幾十億消費者,如此忠誠且沒有覺察力,貢獻出自己的鈔票,去做這些根本就「沒必要」的消費,那麼,驚人的高失業率,不但會讓景氣蕭條,嚴重的話會讓政府倒台,引發暴動。

所以,如果以經濟繁榮的角度來看,我倒希望這種被「制約」的消費行為,不但不能停,而且要擴大下去,不僅大家要多喝咖啡,沒事也要多看電影和演唱會,再流著淚去買周邊商品,或者去整型、買衣服和參加派對,在酒精和寂寞的催化下,把信用卡刷爆。

然而,景氣是會循環的,即使企業洗腦的功力再強,數十億消費者也會有倦怠期,信用卡和債務也會有爆掉的一天。

當大家降低消費或是不再消費,企業收入大減,失業率衝高,景氣就進入衰退期,連星巴克生意也會減少七、八成。

不過,當大家努力工作還債,元氣恢復得差不多了,又會回到以前被「制約」的狀態,開始大肆消費,花錢去買不必要的東西或服務,景氣榮景又再回來。因此,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其實都取決於消費者被制約的「深化指數」和「倦感指數」有多少。

如果你只是個月入幾萬元的上班族,花了十年時間,都只是在玩這種被制約和景氣循環遊戲,可想而知,十年後你還是十年前的你,甚至更糟。

當然了,如果你常去星巴克是有業務或社交上的需要,那就另當別論。

最後,告訴各位一個資本主義世界最「駭人」的真相:貧富不均或差距愈拉愈大,是「不可逆」的趨勢。

為何會貧富不均?

答案就在「制約」兩個字。

因為,「集體制約」為經濟景氣之母。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