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買了車之後,除了領牌照外,買保險也是必要的。可是,很多人在為愛車買車險時總是會很困惑,到底該為愛車投保什麼保險比較好呢?車廠業務總是推薦「全險」,「全險」真的有必要嗎?到底哪一些該買,哪一些不該買?
以下先為各位簡略介紹各險種的保障範圍:
註:所謂的「自車」,就是自己車輛的損傷以及車內的人員傷亡。
「強制險」是政府規定每位車主一定要投保的,
若不投保,遭舉發會被裁罰3,000~15,000元(機車罰1,500~3,000元)
若不投保,肇事會被裁罰6,000~30,000元
但「強制險」之立法目的是為了使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有「基本」的保障,保障範圍只有針對「人身」,而且保額僅200萬,因此如果車主們只投保「強制險」,撞傷人可能還賠得起、不能撞死或撞殘,也不能撞到車體或其他財物,否則都不夠賠。
所以除了「強制險」以外,強烈建議車主們一定要額外投保。
以下是針對各險種的解說與分析:
第一、車體損失險
註:車輛殘餘價值通常以「前一年的75%」遞減,如100萬的新車,第一年後,保額只剩下75萬,第二年後保額只剩下75萬*75%=56.25萬。
甲式的特點在於包含不明人士或不明車輛造成的毀損皆可理賠,但是除非開的是進口高級轎車,不然個人建議是購買乙式以下,因為省下來的保費足以讓您全車烤漆、板金了,沒必要為了不明人士的風險而花大錢投保。
而乙式與丙式的差別在於,乙式多了天災以及車輛以外的碰撞,例如自撞路燈或牆壁,或是爆衝等匪夷所思的駕駛情況,比較適合新手駕駛投保。但要特別注意台灣最怕的颱風淹水不在保障範圍內。
丙式的話就限定單純的車輛互相碰撞事故才准理賠,但以損壞程度來說,這三者比較起來,丙式的投保C/P值最高。
此外,車體險投保日開始,就會按月折舊,例如投保保額是100萬,投保後第10個月發生車禍,就算是全損也僅會理賠100萬*77%=77萬(甲、乙式需另外扣除自付額)。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