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說「錯過就遺憾終身」的商品,保證讓你終身遺憾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人民幣
來源:2493™@flickr, CC BY-SA 2.0
圖片放大

先前人民幣走貶,客戶當時和銀行買了一堆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商品(註),現在面臨龐大的增補保證金壓力,更有客戶因而告上金管會,最後金管會出面開鍘來降低民怨。

有趣的是,有報紙引述某位金融業主管說法,很值得玩味,因為中間存在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若看過新聞,可直接跳讀下方的「白話文解釋」)

新聞內容

某位銀行主管指出,認同金管會應嚴管銀行「不當銷售」,但避險商品本身無罪,也有很多廠商確實存在避險需求,主管機關適度管理OK,但若管太嚴,很可能讓TRF成了下一個證券化商品或連動債,「市場死掉了,等於是逼企業去和海外銀行玩」,而且銀行反問:「萬一人民幣又回升,該怎麼辦?

銀行主管指出,各銀行確實應該落實「認識客戶(KYC)」,但這是銀行銷售不當的問題,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主管機關該管的是銀行銷售而非禁止商品,像銀行本來就不該賣TRF給一般投資人和小店家,但大型企業如果要用TRF避險,如果銀行要一條一條對、還要上聯徵,等商品可以賣,客戶應該也跑了,「如果企業是和香港或新加坡的銀行交易TRF受損,難道就沒有問題?」

銀行主管強調,這類衍生性金融商品不是台灣獨有,企業只要想買,繞道海外也絕對買得到,所以重點還是在銀行有沒有從中抽取高佣金、是不是把商品賣給不對的客戶,而不是銀行能不能賣相關商品,何況任何商品本來就有賺有賠,企業避險時自己就會評估。

把這三段話翻成白話文來說:

1、金管會你怎麼管那麼嚴?我沒得賺,那外國人就會賺走,再說又不是一定穩賠的。

2、商機要求時效啊!你金管會要求凡事慢慢來,那我就不用賺了,人家外國有像你這樣慢慢來嗎?人家讓客戶賠了也沒怎樣啊!

3、重點是傭金高不高,我沒有賺很多,投資人自己要盈虧自負。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