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大詩人10年前離開職場,專心照顧家庭並投入指數投資,將0050轉向全球ETF VT,實踐資產多元化與長期理財。這段歷程不僅成就家庭與財務自由,也帶來人生價值的重新定義。他強調:離開職場不等於自由,背後需有紀律、自律與資源支撐。自由是選擇後的責任與堅持。這10年收穫滿滿,也讓他更堅信穩健投資與感恩心態的重要性,準備迎接下一個10年。
過去10年,0050的投資績效優於VT,主要受益於台灣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然而,投資人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若你偏好高成長且能承受較高波動,0050可能較適合;若你追求全球分散與穩健成長,VT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考慮將兩者結合,以達到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而今,站在新的起點上,我滿懷期待迎向下一個10年。
有指數投資作為根基,人生可以有更多選擇
人生不是線性方程式——我們來看看那些年大詩人走過的幾個選擇岔路。
回顧過去10年,除了投資、家庭與職涯上的轉折,其實還有一些不為人知但深具意義的關鍵時刻,對我影響深遠,也讓我們家走上了一條比較不一樣的路。
其中一個很大的轉折,是我暫時離開全職工作的那一年。出乎很多人預料的是,我太太完全不介意我暫時不工作。她可能神經比較大條(笑),但更多的,或許是她對我們的家庭與未來有一種信任。當時大多數人的選擇是:薪資高的繼續工作、薪資低的離開職場。我們剛好走了一條比較少見的路——由薪資比較高的我暫時休息,而她繼續在職場上努力。
中間我也不是完全閒著。我曾短暫投入保險與退休規畫的領域,期望將自己在財務上累積的實戰經驗與他人分享。不過很可惜,台灣的這個產業還不太成熟,加上制度與文化上不太適合我想推動的做法,最後只好暫時擱置。
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對「人生除了薪水之外,還有什麼?」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來自教育家庭,爸媽是老師,當年我在台積電第一年的薪水,就差不多等於他們2人20年的薪水總和。這讓我從年輕時就對「金錢」與「價值」產生不同的理解。除了在半導體產業當工程師,我也去過面板業、當過產業分析師,一直嘗試看看自己在工作以外,還能創造什麼意義與價值。
所以結婚前我就經歷各種職業轉換以及薪資巨幅的波動,我還是原來的我,薪水可以差別到2倍~3倍?職業收入也會影響社會地位,我的自身經驗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想法。
從事產業分析師的時候,讓我大量接觸到金融行業,貼身觀察專業投資人、業餘投資人,大部分的人績效都是普普通通、甚至是慘不忍睹,可能有非常稀少的人投資收益卓越,可是無法長期有效,所以後來接觸到指數投資就知道是我要的東西,也知道他的威力無窮。
雖然收入有高有低,但我的支出習慣一直很穩定。即便職涯有轉換,生活品質也沒有因而大幅改變。婚後家庭支出也大致維持這樣的節奏,比中位數家庭好一點點而已,不鋪張,但也不刻意壓抑。長期下來,這樣的支出穩定性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優勢,讓我們有空間做選擇、有時間沉澱思考。
更幸運的是,我和太太雙方的家庭都很健康,長輩也都能自理生活,甚至偶爾還支援我們一點。這些支持讓我們能專心照顧孩子,做出比較有彈性的選擇,也讓我們一直心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