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工程師離開工作照顧家庭...走過10年心得:指數投資可以有更多選擇,但如果重來一次我會選...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作者大詩人10年前離開職場,專心照顧家庭並投入指數投資,將0050轉向全球ETF VT,實踐資產多元化與長期理財。這段歷程不僅成就家庭與財務自由,也帶來人生價值的重新定義。他強調:離開職場不等於自由,背後需有紀律、自律與資源支撐。自由是選擇後的責任與堅持。這10年收穫滿滿,也讓他更堅信穩健投資與感恩心態的重要性,準備迎接下一個10年。

10年前,大詩人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全職工作,回歸家庭與自我調整的生活節奏。

那時,我剛從一段半導體工程師的職涯中抽身,原以為回到這個熟悉的產業能無縫接軌,沒想到第1名的T公司與第2名的U公司在企業文化與工作模式上有著天壤之別,讓我適應得相當吃力。

剛好那段期間,家裡也面臨人生新階段的轉折。大兒子剛上幼幼班,小女兒則是剛出生的新生兒。家庭的需求與工作的壓力交織之下,我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放慢腳步,調整人生的優先順序。

我詢問了太太的想法。她希望能繼續工作,而我則萌生了暫時休息、專心照顧家庭的念頭。我們一起盤點了家庭資金的狀況以及過往投資收益。自2009年開始,我便透過元大台灣50(0050)進行指數化投資,累積了6年的經驗與獲利,加上我們夫婦兩人的穩定儲蓄,資產已達8位數。

於是,我做出決定:由我來承擔家務與育兒的責任,讓太太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工作。也因為生活步調放慢了下來,我有了更多時間思考資產配置與長期財務規畫。我開立了美國券商帳戶,將原本持有的大部分0050部位轉向全球型ETF——VT,讓投資布局更加多元與國際化。

除了家庭與投資,我也開啟了另一段旅程——寫部落格與經營粉絲專頁,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與理念,推廣指數投資的精神。10年來,市場上充斥各種短線操作、名師戰法與預測派別的聲音,但我始終堅持低成本、長期持有的策略。真理愈辯愈明,我很高興看到愈來愈多朋友願意理解並實踐指數化投資。

10年過去了,回顧當初的選擇,我打從心底感到慶幸與感激。這10年不僅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也見證了自己在財務與人生態度上的成熟。我堅持下來了,也一步步看見了自己為未來打下的基礎。

讓我們一起滿懷期待,迎向下一個指數投資的10年。

我們可以比較過去10年間,將新台幣1,000萬元分別投資於台灣的0050與美國的VT(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的績效。 

0050 vs. VT投資績效比較(2015年~2025年)

0050:

年化報酬率:約15.13%(截至2025年1月31日)
累積報酬率:約309.27%
投資結果:新台幣1,000萬元經過10年增值為約新台幣4,092萬7,000元 

VT:

年化報酬率:約8.07%(截至2024年初)
累積報酬率:約116.7%
投資結果:新台幣1,000萬元經過10年增值為約新台幣2,167萬元 

0050 vs. VT投資策略與風險考量

0050:專注於台灣前50大市值企業,過去10年受惠於台灣科技產業的強勁成長,特別是半導體領域,表現亮眼。然而,其集中於單一市場,可能面臨較高的市場波動風險。 

VT:涵蓋全球股票市場,包括美國與其他國家,提供更廣泛的市場分散性。儘管報酬率較0050低,但可降低單一市場的風險。適合尋求長期穩健成長的投資人。 

曾買0050只賺6000元就跑,台積電工程師為何「發誓再也不賣出」,38歲退休當奶爸?


過去10年,0050的投資績效優於VT,主要受益於台灣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然而,投資人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選擇適合的投資標的。若你偏好高成長且能承受較高波動,0050可能較適合;若你追求全球分散與穩健成長,VT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考慮將兩者結合,以達到風險與報酬的平衡。

而今,站在新的起點上,我滿懷期待迎向下一個10年。

有指數投資作為根基,人生可以有更多選擇

人生不是線性方程式——我們來看看那些年大詩人走過的幾個選擇岔路。

回顧過去10年,除了投資、家庭與職涯上的轉折,其實還有一些不為人知但深具意義的關鍵時刻,對我影響深遠,也讓我們家走上了一條比較不一樣的路。

其中一個很大的轉折,是我暫時離開全職工作的那一年。出乎很多人預料的是,我太太完全不介意我暫時不工作。她可能神經比較大條(笑),但更多的,或許是她對我們的家庭與未來有一種信任。當時大多數人的選擇是:薪資高的繼續工作、薪資低的離開職場。我們剛好走了一條比較少見的路——由薪資比較高的我暫時休息,而她繼續在職場上努力。

中間我也不是完全閒著。我曾短暫投入保險與退休規畫的領域,期望將自己在財務上累積的實戰經驗與他人分享。不過很可惜,台灣的這個產業還不太成熟,加上制度與文化上不太適合我想推動的做法,最後只好暫時擱置。

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對「人生除了薪水之外,還有什麼?」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來自教育家庭,爸媽是老師,當年我在台積電第一年的薪水,就差不多等於他們2人20年的薪水總和。這讓我從年輕時就對「金錢」與「價值」產生不同的理解。除了在半導體產業當工程師,我也去過面板業、當過產業分析師,一直嘗試看看自己在工作以外,還能創造什麼意義與價值。

所以結婚前我就經歷各種職業轉換以及薪資巨幅的波動,我還是原來的我,薪水可以差別到2倍~3倍?職業收入也會影響社會地位,我的自身經驗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想法。

從事產業分析師的時候,讓我大量接觸到金融行業,貼身觀察專業投資人、業餘投資人,大部分的人績效都是普普通通、甚至是慘不忍睹,可能有非常稀少的人投資收益卓越,可是無法長期有效,所以後來接觸到指數投資就知道是我要的東西,也知道他的威力無窮。

雖然收入有高有低,但我的支出習慣一直很穩定。即便職涯有轉換,生活品質也沒有因而大幅改變。婚後家庭支出也大致維持這樣的節奏,比中位數家庭好一點點而已,不鋪張,但也不刻意壓抑。長期下來,這樣的支出穩定性其實就是一種無形的優勢,讓我們有空間做選擇、有時間沉澱思考。

更幸運的是,我和太太雙方的家庭都很健康,長輩也都能自理生活,甚至偶爾還支援我們一點。這些支持讓我們能專心照顧孩子,做出比較有彈性的選擇,也讓我們一直心懷感恩。

人生不是線性方程式,不一定要照著主流的軌道走,才能活得安穩。這些年來我們的選擇,雖然有些不尋常,但每一步都很踏實。我也相信,只要方向正確、價值清楚,不走捷徑的人生,依然可以走得長遠而穩定。

如果再讓我重新來一次,我會努力忍耐在台積電撐過去

離開職場真的自由嗎?接下來我想談提早退場的風險與真相。這10年來,我選擇了比較少人走的路:在人生仍處於黃金生產期時,暫時離開全職工作,回歸家庭生活。對許多人來說,這好像是一種「財務自由」、「夢想生活」的實現。但走過這段路後,我想分享一些更真實的感受與觀察:太早離開職場,真的自由嗎?又有哪些風險與代價,是我們容易忽略的?

1.離開職場不等於財務萬無一失

當年我離開職場時,家中已有一定的資產基礎,我們也秉持穩健的投資策略,不過度消費,支出比一般中位數家庭略高一些而已。看似安全,實際上卻潛藏不少風險:

(1)市場變化難以預測:如果投資組合在早期就遇到劇烈回檔,即便是「合理」的4%提領率也可能不夠安全。
(2) 通膨與醫療支出難以預估:生活成本逐年上升,未來的變數如長照、醫療制度變動,都可能打破原本的資金規畫。
(3)再投入職場難度升高:當你離開太久,再回職場不僅挑戰大,有時甚至連機會都變少。台灣在中老年職場的就業困難,不是只有單純的低薪而已。

2.自由的代價是「選擇之後的責任」

很多人以為自由就是「不用上班」,但其實真正的自由是你能選擇自己要怎麼過,並承擔那個選擇的結果。

(1)你有辦法規畫好每天的時間嗎?有足夠的自律嗎?
(2)你能在沒有KPI、沒有主管的情況下,持續產出價值嗎?
(3) 當別人問你「你現在在做什麼?」時,你是否能坦然回答?

我觀察到,許多所謂「提早退休」的人,並不是變得閒下來,而是將時間投入在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上。而這件事情,若沒有熱情與自律,是撐不久的。

台灣從小長大的教育鮮少注重培養興趣愛好,更不用說興趣愛好大多是花錢,從其中獲得報酬更是困難。

3.太早離開職場,也會錯過成長與社交的機會

離開職場後,我也曾投入過保險與退休規畫產業,試圖將自己的經驗與他人分享,只可惜台灣相關產業尚未成熟,也沒有太多空間讓我發揮。這讓我更體會到一件事:職場除了提供收入,更是人脈、技能、與成就感的來源。

當你離開太久,新的技術、新的趨勢會讓你產生脫節感,回歸也會變得艱難。而這種與社會的距離,若沒有其他替代來源來補足,會慢慢在心理上產生孤立感。社交場合的缺乏,特別是男人的困境,媽媽們比較容易找到類似的族群,中年大叔距離退休阿伯還是有10年以上的代溝。

小孩要上學、老婆要上班,自己沒有那麼多的自由,總不可能天天都獨旅?老婆就算不上班,也不見得想天天跟你在一起?相愛容易相處難,沒有人禁得起貼身觀察?

4.感恩,是我們面對未知最大的底氣

我很幸運,太太願意支持我做出不尋常的選擇,甚至不介意我暫時不上班。雙方的原生家庭也健康自主,偶爾還能支援我們。這樣的背景,讓我得以專注在育兒、投資、寫作與生活思考上。但我從不把這當作理所當然。這是恩典,也是責任。

因此,我在離開職場後,開始寫部落格、經營社群粉專,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與理念,推廣指數投資。即使市場上充斥各種派別與聲音,我還是相信:用自己的方式,穩定地創造價值,比什麼都重要。

結語: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要看清風險

提早離開職場不是錯,追求自由也不是錯,但你要知道自己在放棄什麼、承擔什麼、換來什麼。自由從來就不是不用工作的代名詞,而是你能不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並且有能力、有資源、有心理素質把它做好。這一路走來,我並不後悔,但我也更清楚:自由,不是逃避的結果,而是堅定選擇後的贈禮。

本文獲「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存錢愈來愈困難,如何避免過度消費?過來人心聲:長期持有0050及VT,避免對漲跌起反應
我如何存到萬股VT?前台積電工程師分享:人生第一桶金這樣賺來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