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是這樣誕生的!張忠謀:一生中我曾對自己說過2次這句話:「我與命運有一個約會」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摘要

「我與命運有一個約會!」這句話形容了張忠謀2次重大人生抉擇:1958年赴德州儀器公司,與1985年赴台灣。在擔任工研院院長時,面對三家IC設計公司要求政府投資建晶圓廠的問題,他提出「共同晶圓廠」概念,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這一構想得到李國鼎等官員支持,最終催生了台積電,開啟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繁榮。

在這兩週,我把我過去二十幾年經營半導體業心得,以及對工研院IC計畫的觀察和了解,整理、綜合起來,達到了一個當時台灣具備之條件下,最有成功機會的半導體公司商業模式。

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稍具規模的IC公司都是「垂直整合型」(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 IDM),營業範圍包含IC設計、晶圓製程研發、晶圓生產、IC行銷。這些IDM如有多餘產能,也為沒有晶圓廠的設計公司(例如我在通用器材公司碰到的Chips and Technologies及Atmel)代工。

台灣要成立一家新的IC公司,要從工研院IC案出發,我檢驗工研院IC案的能力:
IC設計——能力低。

晶圓製程研發——當時(1985年)世界最先進的「節點」技術是一微米;工研院還在2微米,落後二代半(1.5微米是一代,1.25微米是半代),大約三年左右。

晶圓生產——工研院「示範線」的良率優異。這是工研院很重要,也是唯一強點。
行銷——沒有在世界市場行銷能力。

經過這樣的分析,新公司應該具有的商業模式已呼之欲出——只替客戶做晶圓生產,而且目前只能做「成熟節點」技術的生產。當然,新公司必須繼續晶圓製程研發,否則製程技術會愈來愈落後;而且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能做尖端技術生產服務。

但是這樣以自己所長,決定自己「商業模式」,卻留下一個大問題:到底「專業晶圓代工」會有多少生意?

對這問題,當時我沒有確切答案,但有若干線索;這些線索,也使我在構想未來新公司的經營策略上,加了幾條要點。

我們的長處是成熟技術的IC生產,我們提供給客戶的價值是可靠的交貨——遵照原來議定的價格、交貨日期,以及品質。我們必須讓客戶相信,我們比競爭者(那時的競爭者是IDM)可靠。畢竟競爭者只是以代工為副業,而代工是我們的專業。所以,「對客戶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成了我們的座右銘。

我們的客戶將會是剛萌芽的IC設計公司;或自有晶圓廠但不願維持成熟技術生產線的IDM公司;長期來說,也可能是大規模、有IC設計能力的電腦公司(注1)。總之,作為他們的晶圓代工者,我們與客戶站在同一陣線上。所以,「不與客戶競爭」,以及「客戶是我們的夥伴」也成為新公司的座右銘。

新公司的市場絕大部分會在美國;次之,歐洲及日本;台灣市場相對地相當小。新公司初期倚賴台灣市場,但必須急急開闢美國市場。我熟悉美國市場,但我的本職是工研院院長,而且當時是忙於改革的工研院院長。所以,新公司的總經理應該是一個有能力為新公司開闢美國市場之人——看起來應該有美國半導體公司CEO經驗。

注1:這類客戶二十幾年後才出現:蘋果;蘋果不僅是1985年時代的電腦公司,更是智慧手機公司。年輕的讀者必須記得:智慧手機是一具強大的電腦。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唯一的建議,有效期限48小時」...台積電當年賠償輝達上億美元,張忠謀親揭對話
「張淑芬拿台積電筆記本有沒有付錢?」連張忠謀也默默在做的企業防弊課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