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報稅季》股利所得怎麼算?ETF股息也要繳稅嗎?二代健保怎麼扣?一次學會

商周財富網編輯室為讀者嚴選包括國際財經、全球股市、致富者成功心法以及與上班族生活理財的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DS}

台灣5月開始進入股利發放旺季,但也是報稅季,不少投資人應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吧?因為根據所得稅法,股利所得會被歸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等於進口袋的錢少了。因此對龐大存股族而言,要如何聰明報稅就成為近期最熱的話題。

股利所得税怎麼算?怎麼選?

股利所得稅的申報方式有兩種,一是「合併課稅」,二是「分離課稅」,存股族可擇優報稅。但是,這2種申報方式的計算公式差多大?要選擇哪一種方式申報呢?以下分別做說明:

「合併課稅」適合誰?

合併課稅計算公式:[(年度股利所得+年度薪資等各類所得)-(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x所得課稅級距稅率 -(股利所得金額x8.5%)

如果,你的股利所得,加上各類所得總額在98萬元3,000元以內,就最適合選擇股利所得合併課稅。

因為,當綜合所得總額98萬3,000元以內,在減掉3大扣除額,亦即免稅額9萬2,000元、標準扣除額12萬4,000元,以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20萬7,000元之後,就是綜合所得淨額,因在56萬元以下,不但課稅級距最低,僅有5%,而且股利所得的金額,還適用8.5%的可抵減稅額,可賺到3.5%的稅率差額。不過要注意的是,每一申報戶的股利抵減上限金額是8萬元。

假設,有小資存股族的股利所得,在以8.5%計算的可抵減稅額,比應納稅額還多,那麼他就不但不需繳稅,還能獲得退稅,也不失為一個小確幸。

但若是存股族的綜合所得淨額超過56萬元,課稅級距在12%~30%時,就要用2種課稅方式分別試算和比較,才能選擇有利於己的方式報稅。

「分離課稅」適合誰?

分離課稅計算公式:[(年度薪資等各類所得)-(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所得扣除額)× 所得稅率]+年度股利所得× 28%

對於所得稅的課稅級距在30%以上者,通常適合採取「分離課稅」,也就是將股利所得單獨以28%稅率計算,由於退稅金額無上限,高所得者可優先採此方式試算來確認。

在此也提醒大家,實際稅額計算、仍依個人情形及國稅局之規定為準。

存股族必學,善用2招分散稅負額度、靈活變現

以聰明節稅、靈活操作手邊資金的角度,Smart智富團隊提供2種方式供大家參考,每個人可以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式進行報稅,降低因股利而獲得收入需課稅的金額。

1.由家庭繼承人分擔稅負額度

由於合併課稅的方式,股利所得雖可享8.5%的抵減稅額,但每一申報戶可抵減金額上限是8萬元。因此,如果家中有多名家庭繼承人,不妨考慮將股利所得分配給不需要納稅或納稅較低的家庭成員,以降低個人所需負擔的稅負。

2.善用「不限用途款項借貸」

在報稅季期間,若運用「不限用途款項借貸」,也就是以庫存的股票為擔保向銀行申請貸款,靈活變現輕鬆繳稅,也仍能在報稅後參與緊接而來的台股除權息行情。

ETF成股民新歡,擔心配息破課稅金額門檻怎麼辦?

近幾年來深受股民青睞的ETF,在稅賦上與一般個股有何不同?要如何規畫,可減輕未來繳稅季的稅賦負擔?

1.注意ETF配息頻率

據稅法規定,股息金額的課稅門檻為新台幣2萬元,若單次股利給付達2萬元(含)以上,需要扣繳二代健保2.11%補充保費,因此近年也有愈來愈多ETF將配息頻率調整為「季配」、「雙月配」甚至是「月配」,即是為了避免股利累積一次發放,觸發「單筆2萬元」的門檻而需被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2.注意ETF出售時機

有些ETF會提供稅前收益,也就是在股息或分紅發放前購買ETF,並在股息或分紅發放後再出售ETF,這樣就可以避免短期持有股票而達繳稅門檻。投資者在出售ETF時只需要繳納證交稅,不必額外負擔股利所得稅。

3.「連結式ETF」、「跨境ETF」

一般而言,連結式ETF或跨境ETF,會有稅賦上的優勢。以連結式ETF來說,通常有「配息型」和「累積型」可選擇,投資人若選擇累積型,就不需額外繳稅。

至於跨境ETF,則依成分股所得來源分為「大陸地區」及「大陸地區以外的海外」。前者(如恒生指數ETF)來源所得須計入綜合所得稅,非大陸地區的跨境ETF(如標普500指數ETF)則屬「海外所得」,「海外所得」每一申報戶當年度合計未達100萬元者免予計入「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最低稅負制)」課稅;合計達100萬元後便需計入最低稅負制,並與「綜合所得淨額」合計,共享有670萬元扣除額度,超過者適用20%稅率。

結論》及早進行股利所得規畫,減輕報稅季負擔

對存股族而言,每一塊錢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財資金來源,而每年5月必經的稅務計算過程乍看下雖有些複雜,但只要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及課稅方案,便能提早為明年的稅務規畫聰明打底,遇到報稅季也不必為了股利所得要多繳稅而愁容滿面了!

本文僅供研究參考,並無推薦進出之意。投資前應審慎評估、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ETF配息該如何報稅?二代健保費怎麼扣?一篇秒懂!
高股息ETF有沒有「收益平準金」,配息穩定度差很大?00878、00713…5檔ETF配息大剖析-Smart智富ETF研究室
合法節稅》小資族、投資大戶股利所得如何節稅?會計師公開合法方法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