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現在花錢的方式真的太多了,以前只要不把「紙鈔」帶出門,就能夠克制自己的所有欲望。記得高中時期,我自己發明了「100元減肥法」,每天就只能帶100元出門,吃完就沒了。所以早餐買1份蘿蔔糕,會把第2片留在中午吃,剩下60元就成了晚餐餐費,相當拮据。
但後來發現許多偷吃步的方法,像是超商可以用悠遊卡結帳,有時候不小心太餓了,拿起悠遊卡「嗶一下」就成功結帳。過了十年後的現在,更不用說身上沒錢會怎樣。其實身上沒提款卡,可能要過一個禮拜都行,因為手機能綁定不同的支付,甚至連提款機都可以「指紋辨識」,所以說來方便、要花錢花起來也很容易的。
以前走過店家身上錢不夠,回家就失去了購物衝動,過幾天也懶得再去買了;以前躺在床上懶得去拿信用卡,隔天起床冷靜想想,也沒什麼一定要買的。可是現在,手機隨便用臉書帳號、LINE帳號都能綁定會員,臉部辨識以後就刷卡完成,也真的滿可怕的!
如果你完全沒有消費自制力,但同時又希望能夠存下錢,首先會建議停掉所有信用卡、行動支付。你可能會問我,那回饋怎麼辦?不好意思,你沒有資格擁有回饋!你不如把薪水好好規畫,讓自己想辦法擺脫月光族!
1.信封存錢法
我也曾在網路影片中分享自己用過的「信封存錢法」,假設1個月月薪3萬,入帳後我會領成現金出來,依不同用途分類,例如生活費、租金、旅遊基金、保險費、儲蓄,然後該月份只能動用「生活費」這包零花錢,其他則是按照用途存下。
當然,我也會訂下目標犒賞自己,例如旅遊基金只要存到超過5萬,我就會找朋友來一場4天3夜的海外旅行,也慶祝自己又存到了一筆錢,我不會覺得把錢花掉很浪費,反而會覺得「自己真的做到了!」
2.365存錢法
365存錢法也是網路上流傳很久的方法,首先要先自製一張手板或字條,當然也可以找網路上已經做好的公版。一年有365天,每一天可以從身上的零錢,第一天存1元,第二天存2元。但如果你擔心到該年年底壓力太大,我個人是建議可以「跳著選」,就是按照每天的心情,選一格存入金額就對了。
令人驚訝的是,一年如果這樣存下來,可以存下6萬6,795元,所以我會建議大家一年可以存兩張365存錢法,默默地就多了13萬的結餘,真的是一筆很可觀的數字。
3.52週存錢法
如果你覺得365存錢法太過麻煩,其實52週存錢法比較像是另外一種「方便變形」的方式,把每天要存的錢改成一週一次,一年剛好就是52週,這樣累積下來,也是不少金額哦!
從第一週開始10元、第二週20元……第52週存下520元。同理,如果怕年底壓力過大,也可以先把表格製圖完成後,每一週「任選」一格完成,並在表格後方寫上完成日期,提醒自己做到了。
看到這裡,如果你認為這樣的存錢方式「太傳統」,當然也可以讓自己現代化升級,現在有許多APP都有提供記帳、存錢協助。假設你身上每天沒有這麼多零錢可以存入,也可以改成用「網路轉帳」,選用像是KOKO、Richart網路銀行等提供多次免手續費的轉帳功能,讓你輕鬆解決記帳存錢的煩惱。
勤能補窮!「3個步驟」
躺著就讓你薪水變多
我想起小時候去富基漁港吃海鮮的一段小故事,當地不是都會有很多代客料理的餐廳嗎?門口有各式各樣的海鮮,當你選了「一魚三吃」後,店家會問你要分哪幾種料理方式,接著才會開始跟你「報價」,跟你說這樣一魚三吃加上料理費用總共多少錢。
「老闆,這太貴了吧!」
「我們都是固定這樣收費的哦!」
「一魚三吃,還不是只是一條魚?」
「但因為有三種料理方式呀!」
「可是我在台北買也才多少錢!」
「那你回台北吃吧!」老闆接著把魚倒回門口的橘色水桶裡。
這件事情真的讓我至今印象深刻,家人本來想跟店家殺價,結果卻換來一場尷尬。也因為這次經驗,讓我年紀很小就開始有了概念,所有事情都有「成本」,勞力是成本、時間是成本、場地是成本,不可能單單去看一條魚的費用,因為還要加入瓦斯費、材料費,才能讓店家透過代客料理賺到錢。
我開始思考,要如何把自己每個月的薪水最大化,而又可以不知不覺中省下一些煩人的手續費,把每個帳戶的錢都花到效益的最大值。我過去在擔任上班族的日子裡,每個月薪水入帳後,我就會開始一系列的繁雜手續。
1.薪水入帳薪轉戶
因為擁有薪轉戶的優惠,通常每個月享有5次轉帳免手續費(看不同公司和銀行的配合而定),但有時候太快就用完了,所以通常我會一次把薪水轉到KOKO銀行裡,再開始分配薪水。
2.開始轉帳:選擇免手續費的帳戶
KOKO提供了「每月50次跨行轉帳免手續費」、LINE Bank提供了「每月88次跨行轉帳免手續費」,這對許多愛買網拍、愛轉帳的朋友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因為怎麼轉出去都不用花到錢,畢竟每次15元、15元這樣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
3.按照比例分配:442存錢法
我自己的月薪規畫是遵守442法則:40%生活費、40%儲蓄+旅行基金、20%理財+保險,當然還會按照當時規畫不同的需求,再去分配哪一些歸入旅行基金,哪一些當作長期儲蓄。
(1)40%生活費分配:最常使用的帳戶、好提領的帳戶
「生活費」白話說就是「每天生活都會用到的」,所以我會把錢轉去最方便使用的帳戶,像是捷運站就有國泰世華、超商就有中國信託、巷口就有台北富邦,所以可以把這40%放在比較好領出來的地方,省下「跨行提領」的手續費。
另外,這幾年大家使用信用卡的頻率越來越高,很多信用卡都要「綁定自家帳戶」才能有更多刷卡回饋,所以我也建議你,把生活費分散存在「最常用的幾張信用卡」連結的帳戶,才不會忘記準時繳卡費,也能把回饋賺滿!
(2)40%儲蓄分配:活存利息較高、存著就有利息拿
這幾年數位銀行、純網銀相當盛行,有些限制新台幣50萬以下的存款,都能享有年利率1.1%的高活存,所以我會把「儲蓄」存在相對高利息的帳戶裡,像是知名的永豐大戶、台新Richart、聯邦New New Bank、上海商業銀行都有很多優惠。
這些銀行推出網銀時,為了吸引新的客戶,就希望大家都來開戶,給你很高的利息優惠,而且比傳統銀行的定存利息還高,把錢存在這裡,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當然也不會賺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