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高手常勝守則》搞懂投資、投機、避險,就能遵守各自紀律,進而提高勝率!

moneybar是財經商業社群網站,幫助你實現財富自由,快樂退休。我們打造「個人化」財商FQ知識,提供:國際金融資訊、台股及ETF投資趨勢、高手實戰經驗。追蹤我們,提升你的 「資」識力,成為投資高手!
投資高手常勝守則》搞懂投資、投機、避險,就能遵守各自紀律,進而提高勝率!

在進行資產配置之前,一定要先判斷清楚景氣循環的位置,通常由Fed的利率政策可以看得出來,若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去刺激景氣,那麼通常是在谷底或復甦初期;若需要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膨,那麼通常是在景氣後段。

其次,再由波浪的位置來決定股債比例;至於漣漪,和資產配置無關,而是用來支援短線上的進出場時機點判斷,因此比較偏向於投機交易所使用,資產配置者可以不用理會漣漪。

對潮汐、波浪、漣漪的判斷,攸關我們是做中長期投資,還是短線投機,或者避險,這是許多散戶投資人無法搞清楚的,然而這些判斷卻是高手們勝出的關鍵所在。在此篇,將深入探討這些不同週期的判斷,以及相對應的部位控管或交易進出。

想贏第1步》區分出你是投資、投機或避險

要區分投資或投機,是在下單前決定的(視進場的理由為何,後續第3段和第4段會做說明),但簡單的判別是用「時間」長短來區隔,若在下單前就已經打算持有該部位半年以上的,可稱為「投資」(Investment),買的是「價值」:因為它值得擁有;若下單前就不打算持有太久的,通常是「投機」(Speculation),是要賺「價差」,因為預期價格會變動而有機會賺到差價。

舉一個例子:2015年11月2日週一台北時間早上9點45分將公布10月份「財新中國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這個指數反映了中國景氣的榮枯,而且比中國官方的PMI更能反映真實的現況。而這個指數的公布若優於市場預期很多(比如說市場預期跟9月份一樣是47.2,而實際公布出來是47.5),中國A股很可能就會大漲,而且也可能決定了未來1週~2週的股價趨勢;反之,若指數低於預期很多,中國A股未來1週~2週就可能回檔。

1.投資:看好並持有逾半年
什麼是投資?如果你看了該PMI數據公布比預期好,認為中國經濟最壞的情況已經過了,因此想要投資中國股市並持有超過半年,於是下單買進,基本上這就是「投資」。為什麼通常用半年來區分?因為要等景氣的復甦反映在企業實質的獲利,需要時間,企業財報每季才公布1次,因此公司的淨值也是每季會更新1次,如果要看到公司的價值明顯變化,通常至少3個月~6個月是必須的。

2.投機:短期持有後即獲利了結
什麼是投機?如果你在PMI數據公布之前,猜測指數會優於市場預期,於是在早上9點45分之前就下單買進(例如期貨或ETF),等數據公布確實如你預料的大好,指數開始向上衝,而你在持有一小段時間之後,覺得差不多該出場了(無論是基於什麼理由)就獲利了結,這就是投機。通常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不會在幾天之內突然大幅改變,一國的經濟更不會,但股價水準卻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大幅度跳動。

3.避險:為現有部位做反向交易,降低風險
什麼是避險?如果你原本已經持有了中國A股的多頭部位(可能是投資或投機),而擔心2015年11月2日早上9點45分公布的數據不佳,會衝擊到你現有的部位,但若要為了這個極短期的不確定性而賣出現有部位的交易成本太高(可能是原本分散持有了許多檔股票,而不容易短期逐一變賣;或者已經持有了好一段時間,而打算繼續持有更久的投資部位),於是你買進了反方向、交易成本較低的標的物(例如放空期貨或買進Put Option,或買反向ETF),等待事件過後再結束這些短期部位,這就是「避險」(Hedge)。

所以,避險指的是為現有的部位做反方向的交易來降低總曝險;若你原本沒部位,因為「預期」某件事情而進場做多或做空,一般來說應該屬於「投機」。

再舉一個例子,來比較不同投資者角色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對於同一事件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做法:針對2020年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對台股或美股的中長期「投資者」來說(尤其透過買進元大台灣50(0050)或台積電(2330)這種優質股進行存股領息),並不需要因為短期政治事件而做任何決策調整;對短線「投機者」來說,若認為代表民主黨的拜登會勝選,那麼就會事先布局買進受惠於拜登主要施政方向之一的綠能產業;若認為川普會連任,那麼就會事先買進受惠於川普政策的股票,這些都是建立在有特定立場看法上來進行投機交易。

至於避險,是針對原本持有中長期股票部位的人,擔心因為大選之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是哪一方勝選,造成的影響很不同),因此短線上買進反向型ETF(或放空指數期貨、買進Put Option)來對沖現有部位的短期風險,這就是避險,而且避險部位不會大於原本持有的部位,等到選後方向確認了,就必須馬上結束避險部位。

想贏第2步》守住紀律,不變更下單初衷

如果要成為贏家,就要能區分每一筆下單是為了「投資」、「投機」,還是「避險」。就算在同一個帳戶內,也能夠清楚地區分,而且隨時能夠算得出目前的「淨部位」(多空抵銷之後的淨曝險部位大小)。

贏家更重要的一件事,是投資部位嚴格遵守投資的紀律,投機部位嚴守投機的紀律,避險部位也是一樣。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這3種部位的進出場依據、贏的條件都是不同的,混淆或中途改變歸屬,都容易導致失敗收場。

此外,就資金控管而言,投資因為是中長期部位,因此使用的一定要是可以放較久的中長期資金,而投機通常用的是較短線的資金。投資及投機的目的若混淆,很容易發生「以短支長」,也就是靠短期資金來支撐長期投資部位,這是很不利的。因為通常會在急需變現資金時,被迫賣出長期投資部位,等不到原本的看法被驗證。

而避險部位必須是和原有的部位(投資或投機)反方向,因此是用另一頭的獲利去彌補或沖銷原本部位的損失,而整體已使用的資金更多了,因此資金使用效率勢必會降低。

避險還要留意的是,避險標的和目前所持有標的之間的連動性,有時候兩者的價格變動並非一致,而造成暴露更多的風險。若不能確定避險的效果,那麼「最佳的避險就是賣掉或減持原有的部位」,才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如果原本是為了「投機」買進,結果事實不如自己原先預料,而帳面出現虧損,不願停損而續抱當作「投資」,這往往只會愈虧愈大,直到不可收拾。因為投機的紀律是,自己基於分析預測市場會朝某方向走,因而下單,然而事實已經證明了不是那個方向,就必須出場(無論賺賠),因為進場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是為了規避短期特殊事件的衝擊而進行「避險」下單,若該事件已經反應完畢,就必須迅速結束避險部位,別把「避險」部位一直續抱,轉為「投資」——這只會讓自己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中。(本文節錄自《高手的養成3(上):老手不傳之祕》)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投資老手不傳之祕》投資、投機、避險——3種部位都要嚴守各自紀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