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創業者重回職場,擔心難管理?董事長點醒:用對地方,創業者能帶給公司的價值無限大!

瑞星管顧共同創辦人。25歲創業,在高階人才招聘市場深耕十餘年。服務客戶超過400家,版圖橫跨半個亞洲,一半以上是世界500強、台灣50大企業。

曾創業者重回職場,擔心難管理?董事長點醒:用對地方,創業者能帶給公司的價值無限大!

劉董公司又開主管缺了。通話結束前,他提醒我:「最好有創業經驗的。」我笑著保證:「盡全力幫你找!」

在我剛入獵頭這行時,曾遇到不少企業在選人的時候,認為創業經驗是個「負面因素」——有好幾年,我也盲目地這麼認為。幾年前,正是劉董的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只要知道怎麼用,有創業經驗的員工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非常大。」這件事,我也常和招募人才的企業客戶們分享。

曾經創業,學會珍惜穩定

「若他抱持『創業夢』,誰知道他會不會做一做又跑出去創業?」許多用人主管會這樣擔憂。

當我將回職場的創業者介紹到企業前,我都會深入了解他的職涯規畫。不少創業者轉回職場發展,正是因為他們已經體驗過了創業過程的艱辛,從粉紅色的泡泡夢中清醒,發覺自己並不適合領導企業扛成敗;許多沒創業經驗的人,不耐於企業中必然有的條條框框,但創過業的人往往能夠珍惜成熟組織中的完善流程架構。

事實上,每個員工都可能離職創業,而這並不見得是壞事。矽谷龍頭企業如Google等,很樂見自己的員工發現產業中明確的需求後,跳出去創業,專注研發明確對應需求的技術;等到研發成功後,Google往往會再將其公司買下,取得技術的迭代提升。

曾經創業,更懂經營策略

有些人說創過業的人常有自己的意見、想法,傾向積極主導,不好「駕馭」;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正是他們難得的優點,如果好好運用,可為公司創造極高的價值。

創業者曾經主導企業營運,因此他們能夠從公司整體發展的高度思考經營策略,並且主動引領團隊朝目標前進,而非等候指示;被動聽指令行事的員工其實好找,有主動性、能獨當一面的員工卻難尋,而創業者往往就具備此種能力。

在創業過程中,勢必需要參與企業運作的每個環節,例如談案子、訂合約、品牌定位、產品設計、客戶關係經營等,因此創業者對於企業中的每個功能都略有了解,更能夠溝通、對話:他會知道,企業中每個部門都有不可或缺的專業,理解他們的困難與辛苦,也就比單一專長的員工更能夠尊重不同部門之間的立場,並透過傾聽與協調,辦成跨部門的事務、成就公司的最大利益。

認為其他部門的事與自己無關,不參與、不學習、不協助、不配合,非要等高層指示、協調才動起來——這是企業中極為有害的穀倉效應,而創業過程往往有助於治療這樣的錯誤心態。

當回到職場當員工後,許多創業者更能夠明白老闆的苦衷與處境,並且擅長處理變化與突發事件;畢竟他們當老闆的時候,為了因應市場的改變,也常常髮夾彎、急煞車。

曾經創業,大才不怕大用

3年前,我將一位有創業經驗的資深工程師Jeff介紹進某大科技企業。Jeff原在大企業擔任研發主管(RD Head),離職後,經過幾年創業生涯,又再回到職場,我們為他談到的位階是資深工程師(Senior Engineer),但他在短短3年內就多次升遷,目前擔任公司技術協理(RD Manager),深受高層倚重——這樣的案例,堪稱典型。

所以「創業者好不好用?」並非一個合適的問題,該問的是:「有創業經驗的員工,該怎麼用,才能發揮最大的、難以替代的價值?」

我首先會建議,公司在找「特助」人選時,可以優先考量有創業經驗的人,因為他們能思考公司全局、能獨當一面、能擔任老闆的替身協調營運事務。

有創業經驗的人特別適合勝任需要市場敏感度、跨部門溝通的職位,即使他們是技術專家背景出身,也往往更擅長評估市場,並掌握與他人協商的技巧。

只要遇到擅長用人的伯樂,創業者身分不會是「負面因素」,反而是極具潛力、值得競標爭取的「千里馬」。(本文作者為瑞星管理顧問/蔣宗芸)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