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畢業要進入大學前,我們一定會確定興趣或志向,才會選擇相對應的科系就讀。其實在投資的領域也是,在踏入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這時候你可能會想:「投資追求的不就是賺錢嗎...」
這樣可以說是對,但實在是不夠全面。我們確實都希望用投資賺錢,但是背後想用怎樣的「方式」來賺?這看似渺小的問題,卻是投資能否持久的核心。其實在投資的領域中有兩大分類:
1.主動投資
2.被動投資
弄清這兩者的差別,你的投資之路才正式開始。
主動派與被動派投資的定義
【主動投資派】
主動派投資人相信:「憑著努力,能夠賺超越市場的報酬」。
主動派投資人會努力做研究,然後挑選出最優質的股票,或研究出特別的策略,並且期望拿到高額的報酬。在主動派投資人眼裡,一年20~30%的報酬率可能都不算多。
【被動投資派】
被動派投資人相信:「花時間研究,不如跟著市場走」。
被動派的投資人認為,就算短期內靠人為操作賺到不少錢,但是如果拉長時間,往往都是賠賠賺賺、運氣運氣,無法長時間維持。所以比起耗時費工的研究策略,不如選擇穩穩投資整體股票市場,像是購買指數型基金(ETF)等等策略,每年穩穩地賺取報酬卡實在。
關於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差異,我下面特別整理了三個面向做討論。
一、花時間研究股票,真的有效益嗎?
主動派投資人主要有兩種投資方法,
1.自己親手挑選好股票,然後買進。
2.購買主動型基金,讓專業經理人操作。
如果努力研究就一定會提高報酬率,那大家一定都會想要當主動派投資人,畢竟能夠賺多一點,沒有人不想。但事實上,主動派投資人當中,
僅有少數的個人,能夠長期打敗市場,
也僅少數的基金,能夠長期打敗市場。
在2017年,美國標普指數編製公司的報告指出,時間拉越長,越證明選股不如買整體市場。(PS:買標普500等於是買美國市場)
舉例來說,下圖的63%,是指所有的主動型基金在一年下來,報酬率「輸」標普500指數的有63%。如果往回直接統計15年,所有主動型基金中,報酬率「輸」標普500指數的高達92%。
簡單來說,對於一個專業經理人而言,當他決定加入主動投資的遊戲後,10年下來,他有最少90%的機會是輸的。對於沒有專業知識的一般人而言,這個數字一定更是殘酷。
對此,股神巴菲特早已多次公開表示,他支持一般大眾善用被動投資,選擇好的市場指數,長期做定期定額,雖然不至於大富大貴,但肯定能讓手頭的錢翻幾輪。
二、不花時間研究股票,真的就比較糟嗎?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對投資的想像,研究K線、追蹤主力、看財報...總會覺得不花時間研究,就不算努力,沒有努力,就不算在投資。但實際上,被動投資比你想像的厲害!被動投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定期定額投資某市場的大盤指數」。
2010年~2018年,投資台灣大盤指數,能有平均一年8.4%的報酬率。
1998年~2018年,投資美國標普500,能有平均一年6.7%的報酬率。
8%的報酬率其實不少喔,假如小王20歲開始工作,每年存入10萬元做指數化投資,過了25年後就能累積出730萬資產。也就是說小王從45歲開始,透過這730萬資產錢滾錢,每個月平均能額外賺4.9萬的收入(這個數字等於台灣的國民平均所得)。而且這都還沒計算這25年內,小王不用研究投資所省下來的時間!